人民網
人民網>>【2018】踐行“晉江經驗”探索與實踐

“晉江經驗”是怎樣煉成的

2018年07月11日14:1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中國品牌之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在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城市展館一樓的牆上,整齊地挂著這些國家級的牌子。

這些明晃晃的金色招牌,記錄著晉江這座縣級城市在改革開放中創造的“晉江奇跡”。

盡管地處東南沿海,但晉江土地貧瘠、資源匱乏。1978年,晉江的地區生產總值僅1.45億元,人均GDP僅154元。

經過改革開放浪潮的洗禮,今天的晉江已不可同日而語。2017年,晉江的地區生產總值達1981.5億元,是1978年的1366倍﹔財政總收入212.23億元,是1978年的1158倍﹔經濟總量連續24年位居福建省縣域首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17屆位居全國前十……

“晉江奇跡”的背后,離不開“晉江經驗”的指引。習近平同志在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和福建省省長期間,曾7次到晉江調研,並於2002年總結提出了“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五大關系”的“晉江經驗”。十多年來,敢為人先、愛拼善贏的晉江人,把“晉江經驗”作為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關鍵指引,成功走出了一條全面發展之路。

“愛拼才會贏”

“你知道凌晨公雞打鳴之前,為什麼會有三四個‘啪’的聲音嗎?”福建省盼盼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金垵自問自答:“那是公雞打鳴前翅膀拍地發出來的聲音。”

今年53歲的蔡金垵,高中畢業后因為家境貧寒而放棄學業。他學過修手表,販賣過桂圓干、荔枝干。上世紀90年代,走南闖北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以健康時尚為主題的休閑食品有巨大市場空間。於是,他拿出所有積蓄,於1996年創辦了盼盼食品公司。

“剛創業的時候,我壓力巨大,經常失眠。剛好廠房后面有個雞舍,睡不著的我才發現公雞打鳴前翅膀拍地的現象。”蔡金垵回憶說。

壓力沒有壓垮蔡金垵,他一步一步地摸索,一點一滴地累積。如今,盼盼食品集團在全國已經建有16個大型現代化生產基地,市場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各省市縣和鄉鎮。

蔡金垵身上流露出的敢拼、愛拼、善拼的個性,其實也是晉江“創一代”企業家的鮮明特征。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晉江涌現出了一大批企業家,他們始終在市場競爭最為激烈、附加值又很小的傳統產業領域中摸爬滾打、逆勢而上,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

1953年出生的洪肇設從一塊門板、一台縫紉機、一個燒炭的熨斗、一把剪刀起步,把家庭式的服裝作坊不斷做大,最終創建了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

1998年,45歲的洪肇設已有數千萬元積蓄,但他沒有選擇安逸,力排眾議引進了最先進的西裝生產線。“我記得生產線建好沒多久,習近平同志就來參觀了。他鼓勵我們,一定要放手干、大膽干,不能畏首畏尾。”洪肇設回憶說,在習近平同志的鼓勵下,柒牌立下了“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條,依靠質量提升、誠信經營、規范管理等一系列舉措,克服了資金、管理、銷路等一系列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

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告訴記者,多年來,晉江人民始終秉承“愛拼才會贏”的頑強拼搏精神,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各項工作的立足點和著力點,隻要是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就在實踐中大膽去闖、去試。

憑借這樣的毅力與韌勁,晉江市硬是把紡織服裝、陶瓷建材、制鞋、食品等傳統產業發展成為晉江的支柱產業。

目前,晉江全市民營企業達4.8萬家,形成紡織服裝、制鞋2個超千億元和食品飲料等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民營經濟創造出的經濟總量、稅收和就業崗位佔比都在全市的95%以上。

咬住實體經濟不放鬆

“晉江經驗”最為鮮明的特色,就是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

在晉江全市GDP總量中,實體經濟貢獻佔比達60%以上,由實體經濟創造出的產值、稅收和就業崗位佔比都在95%以上。

劉文儒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晉江許多傳統產業發展面臨著較大壓力,高新產業比重偏低,創新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但是,晉江仍然堅守實體經濟,提出“先進制造業立市,高新產業強市,現代服務業興市”的發展思路。

在安踏集團位於晉江市池店鎮的運動科學實驗室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看到,利用腳型掃描儀,兩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對足部的掃描,並能獲取十幾項足部三維數據,實現量足定制。

“堅守實體經濟,不能墨守成規,更不能抱殘守缺。特別是對於傳統產業,必須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說,近年來,安踏一直致力於通過技術研發來提升產品品質與科技含量。從2005年成立技術中心至今,安踏擁有自主研發的專利超過600項。

在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同時,晉江也在加快推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記者來到福建省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施工現場時,氣勢恢宏的辦公樓和廠房正在進行裝修作業。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目前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集成電路生產廠房,“繞著走一圈得有1公裡路”。

晉華公司副總經理徐征介紹說,這一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總投資370億元,一期項目預計今年9月可以正式投產,產值可達16億美元。整個項目全部投產后,產值可達60億美元。

晉江市副市長王文暉告訴記者,晉江市委市政府經過持續籌劃和反復論証,主動融入國家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戰略布局,把集成電路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

根據相關規劃,晉江將以國內空白的內存制造為切入點,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涵蓋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裝備、終端應用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圈,到2025年建成千億產業集群。目前,已有包括晉華存儲器、矽品電子、美國空氣化工等20多個產業鏈項目簽約落地,全產業鏈生態圈雛形逐步呈現。

政企始終保持良好互動

良性的“政企互動”是晉江民營經濟健康高速發展的法寶,也是“晉江經驗”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不同發展階段、關鍵節點,我們都會因勢利導,提出不同發展戰略,幫助企業找方向、定航標。”劉文儒說,近年來,晉江市每年召開企業創新發展大會,與民營企業家共謀轉型升級大計。如今,“創新驅動”“人才強市”和“國際化”等發展戰略,以及“先進制造業立市、高新產業強市、現代服務業興市”的實體經濟發展思路,已經成為政商之間的共識。

在做好“引路人”的同時,政府也努力當好“推車手”,特別是通過搭建專業技術公共平台,為企業解決創新中的“痛點”,推動企業更好地搞創新研發。

李俊博士是中國科學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的研究員。2015年,他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回國發展。李俊說,泉州的傳統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領域有著較為雄厚的基礎,但科研力量薄弱,這恰恰是科研人員的機遇所在。

加盟中科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后,李俊參與了一家鞋業設備制造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2017年,這項研究“開花結果”,雙方合作開發的鞋底噴膠機器人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元,而此前,這家公司一年的總銷售額也才2000多萬元。

晉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郭浪滔說,近年來,晉江市充分運用中科院泉州裝備所、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等本土專業技術公共平台,為上百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提供了現場技術咨詢服務﹔綜合分析產業技術需求共性問題,組織產業龍頭企業與國內高校或科研機構共同合作進行試點改造,策劃召開晉江市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對接會,為企業與科研院所最新技術對接牽線搭橋,解決了多項產業關鍵共性問題。

晉江市還努力當好“服務員”,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的服務理念,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習近平同志在總結‘晉江經驗’時指出,政府要變以管理為主為以服務和引導為主,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錯位’或‘不到位’,通過及時引導、優質服務和有效管理,來履行好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經濟工作的歷史責任。”劉文儒說,晉江市始終注重轉變角色、轉變職能,在依法依規、不貪不佔前提下,大膽接觸企業、大膽為企業謀利,以最快速度響應企業需求,以最大限度支持企業轉型,以最強力度服務企業發展。

“晉江經驗”煥發出蓬勃生機

習近平同志當年指出,“晉江經驗”是晉江、泉州也是福建的一筆巨大財富,需要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不斷進行總結、創新和發展,並用以指導晉江、泉州和福建全省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著的社會實踐。

“習近平同志總結的‘晉江經驗’是我們改革實踐的成功指導,也是新時代指導我們闊步前行的制勝法寶。”泉州市委書記康濤說,泉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個關系”的要求,走出一條全面發展路子,實現了總量、結構、城鎮、民生的“四個跨越”。

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梁建勇表示,16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積極踐行、不斷豐富和發展“晉江經驗”,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全面發展為核心目標,緊抓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經濟日報採訪組成員:楊國民 薛志偉 祝惠春 王 玥 林火燦 本文執筆:林火燦)

(責編:向璽如(實習生)、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