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疆超三十萬人實現脫貧
“夢想成了真,現在生活很幸福”

“今天的駱駝奶又不夠賣了。”7月4日一大早,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坎久干村農民馬麥提圖爾蓀·阿不都卡地爾和老伴邊擠奶邊笑著說,“這要感謝駐村工作隊的幫助,是他們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啊!”
今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7萬多名駐村干部在基層一線,把脫貧攻堅重任扛在肩上、記在心裡,和農牧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帶領各民族群眾共同奔向富裕之路。
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多渠道促進增收
農牧民增收是脫貧的關鍵。
“南疆地區自然條件差,扶貧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對症下藥。” 新疆能源(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烏恰縣坎久干村第一書記丁萬泉說。經過走訪調研,駐村工作隊發現駱駝抗病性強、養殖成本低,且駝奶和駝絨經濟價值回報高,是迅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項目。
多次商討醞釀后,駐村工作隊與坎久干村委會、駱駝養殖大戶馬麥提圖爾蓀·阿不都卡地爾簽訂三方協議,成立同心駱駝養殖合作社,首批吸收30戶貧困戶為合作社社員,扶持發展駱駝養殖事業。目前,駱駝已由30隻發展到63隻。經過一年經營,今年2月4日坎久干村召開了第一次分紅大會,現場向30戶貧困戶每戶發放2017年度分紅1000元。
據自治區扶貧辦介紹,去年新疆31.74萬人、331個貧困村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15.51%降至12.63%。
著眼長遠,創新轉型,造福子孫后代
扶貧先扶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用好資金、選好項目是重中之重。
一個村需要不需要編制發展規劃?“駐村干部讓我們看得遠了、想得深了,思路開了、信心有了。”坎久干村村委會主任吐爾達力·哈山說。坎久干村編制了《中長期發展研究報告》,確立了“以規劃為龍頭、以產業為支撐、以項目為抓手”的構想,提出“公司+村委會+農牧民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推動全村由畜牧養殖村向特色旅游村轉型。
2017年7月,新疆能源(集團)烏恰縣興新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了,依托坎久干村杏園內上百棵樹齡近百年的古杏樹和高原自然生態風光,共同建設具有柯爾克孜族特色、集“賞、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精准扶貧項目,打造烏恰及周邊地區的“后花園”。該項目預計投入資金2000萬元,擬於今年9月建成運營,年盈利預計在130萬元以上。
據統計,去年新疆共安排專項扶貧資金61.77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八成資金下達深度貧困地區﹔新增扶貧小額信貸45.23億元,新增貸款貧困戶數11.32萬戶。
精准發力,綜合施策,建設美麗家園
昔日戈壁灘,今天變花園。
皖和新村是皮山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安徽省對口支援和田地區的援疆項目。園區規劃面積1.54萬畝,設立了生活住宅區、設施農業種植區、養殖區。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597戶2986人已搬遷入住。村委會、村衛生室、產業大棚等已建成使用。
走進麥麥提·吐爾迪的家中,碰巧他的岳父岳母帶著親戚前來探訪。今年1月底,麥麥提·吐爾迪搬遷到這裡,剛開始親朋好友都很擔心,怕他們“水土不服”。這次探訪,看到他們良好的居住條件,大家都吃下一顆“定心丸”,放心之余還為他們感到高興。
說起現在的變化,麥麥提的妻子米日古麗感觸最深。“以前的房子沒有自來水、廚房和衛生間。冬天架爐子,冷得睡不著覺,每個晚上還要起床加煤五六次。”現在廚房明亮、客廳寬敞,還有自來水和暖氣。兩口子都在產業大棚干活,月收入有6500元。“夢想成了真,現在生活很幸福。”米日古麗甜蜜地笑著。
據了解,去年19個對口援疆省市組織實施項目545個,安排援疆資金75.15億元,重點改善貧困群眾住房條件、發展教育、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實施產業帶動就業,幫助群眾脫貧。
“打好脫貧攻堅戰要精准發力,老百姓要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和田地委副書記、安徽省駐新疆援建指揮部指揮長張明說,“我們將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0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