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革國事訪問歡迎儀式

新禮儀盡展新時代大國風採

楊俊峰  朱倩倩
2018年06月13日05: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為6月6日,摩托車護衛隊護衛外賓主車至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東北口。在外賓主車抵達沿途增設80名手持紅旗的儀仗兵旗陣,進一步提升歡迎氛圍。
  新華社記者 李 濤攝

  6月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庄嚴肅穆、英姿颯爽,首次亮相的三軍儀仗隊女兵方陣一出場就引人注目。與之前相比,國事訪問歡迎儀式諸多內容從這一天起發生了新變化:新的歡迎儀式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自信昂揚、威武庄嚴的大國風採,在崇禮尚儀的同時,提升人民的國家榮譽感。

  

  ■ 展現新氣象

  據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介紹,此次國事訪問儀式改革包含調整外賓主車抵達路線並在沿途增加持旗儀仗兵、增加吹奏小號次數、改進儀仗隊、改進軍樂團隊列行進吹奏表演等多項措施﹔新增了1名小號手和1名軍鼓手,在中國國家主席(夫婦)步出人民大會堂東門時,演奏儀式號角,以增加現場儀式感,更加庄嚴大氣。

  外賓主車沿著天安門廣場西側路進入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沿途增設了80名手持紅旗的儀仗兵。對此,清華大學禮學研究中心主任彭林認為,新路線途經天安門廣場這一重要地標,“庄嚴肅穆,既代表了北京的厚重底蘊,又展現出中國改革發展的新氣象”。

  軍樂團也進行了行進隊列換裝、吹奏隊形的重新編排。改革后的軍樂團行進隊統一著裝為藏藍色上衣、白色長褲、白色皮鞋、白色腰帶和佩章,吹奏表演隊形重新編排,隊列人數增至61人,演奏樂器也有變化。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團長張海峰表示,新表演將更能展現當代軍人的蓬勃朝氣和新時代人民軍隊的風採。“配上重新編排的《歌唱祖國》和新的演出服裝,整個表演更富時代感,從視覺和聽覺上都讓人耳目一新。”張海峰說。

  值得一提的是,三軍儀仗隊中首次增加了女兵方陣。此前儀仗隊中的女兵與男兵混合編隊,現在女兵人數大幅度增加,陸、海、空軍共55名女兵單獨編成方陣,位於3個男兵方陣之后壓軸出場。儀仗隊總人數也擴充為224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大隊長韓捷介紹,增加女兵方陣正是順應中國女軍人地位逐漸提高的時代潮流,“更好地展現女兵巾幗不讓須眉的颯爽英姿,全面彰顯國威和軍威”。

  ■ 順應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外交禮賓工作適應新要求進行了多次改革,不斷與時俱進,發展創新。此次全新亮相的歡迎儀式也是之前改革進程的延續。

  2013年6月9日,越南國家主席訪華,歡迎儀式首次增加吹奏迎賓號角,還首次恢復了少年兒童歡迎隊伍。

  2014年5月12日,土庫曼斯坦總統訪華,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首次增加女兵隊員,軍樂團增加行進吹奏表演。

  2014年10月21日,坦桑尼亞總統訪華,國賓車隊摩托車護衛首次恢復。

  2014年11月,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期間,國賓抵京時在機場高速沿線開始懸挂中外國旗。

  2015年11月2日,法國總統訪華,恢復舉行室內歡迎儀式時在天安門廣場鳴放禮炮的傳統。

  當前,中國致力於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本次全新呈現的歡迎儀式,庄重大氣、更具儀式感。

  “此次國事訪問歡迎儀式禮賓改革不僅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還展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意義重大。”中國前駐瑞士大使董津義說。

  “在歡迎來訪國元首時增加東道國特色是各國的普遍做法,可以營造出熱情友好的氛圍,為兩國領導人建立個人和工作友誼提供契機。”彭林認為。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