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統籌規劃 抓好落實

安徽旌德 制度創新守護綠水青山

本報記者  徐  靖
2018年04月24日05: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現在水也清了,山也綠了,晚上出門散步,周末踏青遠足,心情更加舒暢。”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的居民王先生,對一年來身邊環境的變化有切身的感受。

  2017年9月,旌德縣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一系列措施造就了一系列變化。

  河長制守衛一灣綠水

  今年3月的一天,旌德縣副縣長孫軍平剛上班,就接到群眾舉報,有人在玉水河非法採砂洗砂。她馬上聯系水務部門到達現場,處理了相關責任人,制止了非法採砂洗砂行為。“以往這些信息可能直接傳到水務局,或者責成水務局全權處理。”孫軍平說,“現在我是玉水河的河長,出了問題就得由我負責。”

  徽水河和白沙河發源於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在旌德縣城區段全長約7公裡,屬於瑞市社區管轄范圍。“長期以來,不僅採砂,居民還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河水又臟又臭。”社區居委會主任呂會平說,就任河長后,為了整治河流,他聯系各職能部門,挨家挨戶做工作。“因為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一些小型養殖戶,開始阻力很大。”呂會平介紹,縣政府為此建設了完善的排污管道系統,為養殖戶修建專門的小型蓄水池,生活污水都通過排污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還沿河修建了生態綠道,完善了公共服務設施。

  從前被人嫌棄的兩條河,如今成為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林長制護佑一片山林

  旌德縣素有“山區小縣、林業大縣”之美譽,現有林地面積97.7萬畝,森林覆蓋率69.2%,林木綠化率73.1%。“因為森林資源豐富,長期以來農民經常砍樹換錢。”縣林業局林權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汪開斌介紹,為了發展林業,旌德縣大面積種植杉木、鬆樹等林木。

  2017年6月,旌德縣在全省縣級層面率先推行林長制。縣、鎮(鄉)、村三級共248名林長走上工作崗位。“幸虧有了林長制,我們村才能把問題解決好。”蔡家橋鎮朱旺村黨總支書記朱學先說。2015年,一家旅游公司與村裡進行合作,為了發展相關業務要承包121畝林地,但是林地涉及2個村民組70多戶村民,溝通工作進展緩慢。

  擔任林長后,朱學先主動承擔責任,以村集體的名義與村民進行溝通交流,最終促進了項目完成。“之前旅游公司與村民點對點溝通,現在林長和村集體出面協調村民和旅游公司,溝通就順暢多了。”朱學先說。

  為了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旌德縣認真研究所轄森林生態功能區發展方向,制定操作性強的中長期系統性政策,做到“一林一策”。縣委書記周密表示,要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的系列部署,力爭實現“林長制、林長治,不砍樹、能致富”。

  “四個一”規劃發展方向

  今年初,旌德縣提出探索創新一張表、一套圖、一本賬和一張網的“四個一”工程,並提出具體工作任務和安排。在旌德縣規劃局的辦公室裡,擺放著幾大本《旌德縣城空間規劃》,裡面各種數據、各種圖表密密麻麻。這就是旌德縣實現多規合一,並統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而整合成的“一套圖”。

  此外,旌德縣還形成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自然資源清產核資、確權登記、明確權責的“一張表”。綠色GDP的綜合統計和考核,探索建立生態文明指數,對縣域發展進行科學評價的“一本賬”。構建智慧平台綜合運用網絡,整合公安、城管、旅游、扶貧等相關部門管理職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提升生態保護的科學化水平和分析決策能力的“一張網”。

  孫軍平介紹,將一張網作為載體,通過一張表、一套圖和一本賬清家底,能夠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根據具體的調查結果來全面協調河長、林長和其他方面的環保工作,將具體責任分配到人,確保每個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處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4日 16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