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10大關鍵數字如何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閱讀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請掃二維碼) |
編者按:
3月22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批准了這個報告。
報告共分三個部分: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三、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具體來看,在回顧過去五年工作的基礎上,報告提出了2018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並在重點工作任務上作了明確安排,其中,10大關鍵數字備受關注。
數字1:6.5%左右
【原文】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從經濟基本面和就業吸納能力看,6.5%左右的增速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點評】
這幾年,中國經濟運行的平穩性越來越強,過去五年GDP的增長速度最低是6.7%,最高是7.8%,波動性與過去相比明顯減小。從這個角度來講,實現6.5%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是有條件的。從必要性來看,要完成經濟總量在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今后三年GDP年均增長6.3%以上就可以,收入隻需要年均增長4.7%以上就可以了。從這個角度來講,6.5%左右的增長速度實現翻番的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
數字2:3%左右
【原文】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點評】
2018年,中國的消費價格運行環境不會有大的變化:糧食連年豐收為食品價格穩定奠定了基礎,同時,上游PPI目前也呈現漲幅回落趨勢,緩解了工業品價格上漲向下游傳導的壓力。從2018年價格運行環境看,提出3%左右的消費價格上漲目標,一是考慮到這個目標實現的把握非常大﹔二是考慮到政策的穩定性,因為貨幣政策是與通貨膨脹形勢緊密關聯的,3%左右的目標有利於增強社會對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預期﹔三是為改革提供更大的騰挪空間﹔四是為國際經濟環境波動,比如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和糧食價格可能的波動預留了空間。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數字3:1100萬人以上
【原文】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著力促進就業創業。今年高校畢業生82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促進多渠道就業,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
【點評】
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城鎮調查失業率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宏觀經濟和就業形勢的變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城鎮調查失業率更加敏感,有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出現較大起伏。這就需要做好失業動態監測和預警,包括對某些就業壓力較大的行業和區域的監測,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減少勞動力市場的波動。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鄭東亮
數字4:3%以上
【原文】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點評】
這一目標很清晰,明確了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年度任務。3%這個數字,與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和技術水平相匹配。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措施已見成效,往后多是難啃的“硬骨頭”。拓展節能空間,需通過破除無效供給、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等手段,倒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
數字5:2.6%
【原文】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今年赤字率擬按2.6%安排,比去年預算低0.4個百分點﹔財政赤字2.38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
【點評】
今年關於財政政策的表述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一方面是積極。今年全國財政支出21萬億元,支出規模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是聚力增效。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10.9%,增強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財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大攻堅戰的支持,更多向創新驅動、“三農”、民生等領域傾斜。同時壓縮非重點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項目的預算安排,嚴控一般性支出,把寶貴的資金更多用於為發展增添后勁、為民生雪中送炭。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
數字6:3000萬噸左右
【原文】
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准,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點評】
在已經退出1.7億噸鋼鐵產能的基礎上,2018年還要再化解3000萬噸左右鋼鐵產能,這顯示出國家在去產能方面的決心非常大。目前在鋼鐵市場供需平衡好轉,企業效益提升的情況下,個別地區和企業有新增產能的沖動,甚至地條鋼也有死灰復燃的可能。各地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去產能和減量置換等政策,規范、有序去產能。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
數字7:8000多億元
【原文】
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
【點評】
今年減稅降費力度超過去年,減稅降費力度之大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特別是在改革完善增值稅的同時,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這對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數字8:1000萬以上
【原文】
加大精准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點評】
要在堅持前幾年脫貧攻堅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制度、改進政策、創新舉措,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攻堅的力度,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對干部和貧困群眾的培訓等,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
數字9:1300萬人
【原文】
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點評】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僅僅是居住地點的轉變,而且要打破背后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不僅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和便民設施,更要加強精細化服務、人性化管理,注重以人為本。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
數字10:580萬套
【原文】
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580萬套。
【點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同時提出今年要加大公租房的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還有一條,就是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這應該說是一個重大政策舉措。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
(本報記者 邱海峰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