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2018年03月17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3月16日,廣東代表團審議監察法草案修改稿,關於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草案。圖為陳建華代表(左)與羅俊代表交流。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3月16日,陝西代表團審議監察法草案修改稿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要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統籌設置黨政機構,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合理設置地方機構,使黨和國家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督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著眼新時代,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來回答。

  

  歷史和現實的必然要求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歷史和現實必然性。

  目前,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必須按照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迫切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完善保証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必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攻堅克難提供體制支撐和保障。

  目前我國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適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要求,特別是基層機構設置和權力配置有待完善,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需要增強等。這就迫切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科學配置機構職能、完善體制機制,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理解和把握好總體要求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健全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准確理解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主要內涵和精神實質。系統完備是基礎,科學規范是保障,運行高效是關鍵。三者相互作用、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系統完備就是機構健全、職能配套、機制完善,重點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覆蓋面問題,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關鍵要把握好黨的領導和國家治理的關系。明確改革后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包括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

  科學規范就是設置合理、程序嚴密、於法周延,重點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精准度問題,不斷提高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貫徹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要求,強調依法依規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依法履行職責,依法管理機構和編制,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通過改革加強法治工作,主動適應改革需要,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在不斷探索實踐和完善過程中保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持久生命力。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同時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運行高效就是運轉協調、執行順暢、監督有力,重點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實效性問題,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要科學合理、權責一致,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加強相關機構配合聯動,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諉扯皮問題﹔要有統有分、有主有次,既統籌設置黨和國家機構,又注重發揮職能部門作用,既強調中央部門集中精力抓大事、謀全局,又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因地制宜做好工作﹔要履職到位、流程通暢,加強相關機構配合聯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服務群眾能力。

  全面和深度的改革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舉措,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

  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是改革的首要任務。一是加強黨對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二是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三是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加強歸口協調職能,統籌本系統本領域工作﹔四是統籌設置黨政機構,黨的有關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系緊密的其他部門統籌設置,實行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五是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改革范圍的全面性是突出特點。與以往機構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不同,這次機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群團、社會組織、事業單位、跨軍地,中央和地方各層級機構。除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外,一是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二是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要求完善黨政機構布局,深化人大、政協和司法機構改革,深化群團組織改革,推進社會組織改革,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跨軍地改革﹔三是合理設置地方機構。

  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這次改革不回避權力和利益調整,而是要對現有的傳統既得利益進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

  改革的設計體現了科學性,改革的成果要法定化。針對我國機構編制科學化相對滯后,一些領域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決定》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原則,強調必須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針對機構編制規范化、法定化相對滯后,機構編制管理方式有待改進等問題,《決定》明確要求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要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

  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迫切要求通過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使黨和國家機構更好承載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歷史使命。

  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從機構職能上解決好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需要通過機構改革使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要牢牢把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個根本點,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貫穿改革全過程的政治主題,在深化改革中解決好黨長期執政條件下黨政軍群的機構職能關系問題,為有效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提供完善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堅實的組織基礎和有效的工作體系,確保黨對國家和社會實施領導的制度得到加強和完善,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順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健全完善“優化協同高效”的黨和國家管理體制。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處在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上,一方面,需要立足當前、聚焦今后3年,針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實施“七大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放眼未來、著眼今后20年、30年,前瞻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需要構建什麼樣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黨和國家機構更好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推動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黨長期執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人民謀幸福,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決定》明確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四項原則之一,充分彰顯了機構改革的人民立場和價值取向。

  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應有之義,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鮮明導向。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而且對各領域改革發揮著體制支撐和保障作用。

  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機構改革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決定》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明確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遵循的四條原則,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握好、貫徹好這條原則,才能確保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正確方向。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既要完善保証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又要著眼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切實增強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增強把方向的能力和定力。方向就是旗幟,就是道路,就是我們奮力趨赴的共同目標。黨的領導第一位的就是舉旗定向。在前進道路上,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以高度自覺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把增強“四個意識”體現到制度機制的設計和運行之中,以更加完善的制度安排確保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要強化政治定力,堅守政治原則和底線,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要增強敏銳性、提高協同性,有效發現處置改革發展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增強謀大局的能力和定力。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無論是認識分析問題、謀劃推進工作,都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防止不利於全局和長遠的情況發生。要著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著眼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壯闊實踐,著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整體上把握,從戰略上謀劃,從長遠上著力,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預見性。

  增強定政策的能力和定力。政策是體現執政黨性質宗旨的試金石,是反映治國理政水平的標志。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著眼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制定出切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政策、舉措、方案符合現實情況、反映客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有的放矢、辯証施治、精准發力。

  增強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偉大革命,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必須一鼓作氣、堅定不移,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和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發,在全面深化改革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要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科學確定改革發展思路、制定改革發展措施,敢於擔當、能為善為,在實踐中開新局、闖新路。要鼓勵基層創新,倡導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加強對改革成功經驗的深入挖掘、科學總結和宣傳推廣,推動形成更加濃厚、更有活力的創新創造氛圍,凝聚起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

  (本報記者  劉  峣  申孟哲綜合整理)

(責編:姜紫荊(實習生)、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