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鄉村振興,說說大伙的期盼②(百姓關注)

2017年11月21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加強監督 淨化環境

  前不久,因工作需要到外地調研畜牧養殖業,一養豬大戶抱怨道:“現在,經是好經,就怕有的和尚給念歪了!”原來,這個養豬老板早年外出打工時在廣東汕頭經營一家小超市,積蓄了100多萬元。當獲知家鄉政府鼓勵在外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的消息后,轉讓了超市經營權,回鄉創辦了中型養豬場。誰知,種豬還沒上滿圈,豬還沒養起來,10多個縣上收費的職能部門紛紛找上門來。這文件,那條例,拿了一大堆。反正,一句話:要錢!這個養豬戶愁眉不展叫苦:“每個部門來,俺都得陪吃、陪喝、賠笑臉,爺一般地敬。資金周轉困難時,貸款找政府,政府讓找銀行,銀行要抵押,一分錢沒貸來,還搭了幾頓請,豬場處於半倒閉狀態。難哪!”

  鼓勵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是中央的號召,也是激活農村經濟,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返鄉創業者,在外地積蓄了一定資本后,鼓足勇氣,懷揣夢想,抱著回歸故土、反哺家鄉的豪情壯志返鄉創業。各級地方政府在創業環境營造上,真心抓,真心管,真心幫扶,以保証企業的健康、穩步發展。

  在淨化創業干事環境方面,一定要建立監督機制,設立舉報電話,對打著服務的幌子,向返鄉創業者伸手或吃、拿、卡、要的單位和個人,硬起手腕,狠狠打擊,決不姑息,從而讓返鄉創業者回得來、站得住,有業創、有錢賺,事業紅紅火火,百姓受益多多。

  河南鄧州市 王國勇 

      

  讓軟環境硬起來

  連日來,筆者先后40多天在寧夏靈武、固原等欠發達地區蹲點調研民生工作時發現,由於農村發展環境資源等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較突出,有的地方黨委、政府雖在硬件設施上投入很大,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甚至“零地價”筑巢引鳳、大力發展鄉村經濟,仍有許多返鄉創業人員因民俗民風、安全、環保、人才、技術等軟環境不理想而下不了創業決心。軟環境硬不起來,已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瓶頸。

  重視返鄉創業的“軟環境”,地方政府部門責無旁貸,在完善稅收減免、創業用地、貸款、融資等優惠政策的同時,更要重視對返鄉創業人員選擇的產業、產品從一開始就有針對性地提供幫扶,使返鄉創業者的優勢資源與地方農村的最大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防止走彎路。

  營造良好的返鄉創業軟環境,要大力倡導淨化村風民俗的新風尚,展示新時代新農村的新風貌,讓更多返鄉創業者找到合適的發展空間,實現最美好的創業就業夢想。唯此,才能更好地形成返鄉創業、鄉村振興的“窪地效應”,繼而匯聚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礡力量。

  北京朝陽區 姚有林 

        

  莫讓顧慮絆住腳

  近來,不少多年在外務工的農民利用學到的一技之長和積累的資金回鄉創業,他們或因地制宜創辦個體私營企業,或揚其所長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等。盡管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有他們自身的優勢,比如有技術、有經驗、有一定資金,但也有其自身的“劣勢”,如對家鄉近年來的變化不熟悉,對用水、用電銜接及職能部門的行政審批不了解。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極有可能使一些有創業欲望的回鄉農民工知難而退﹔創業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亦有可能迫使已帶頭創業的回鄉小老板望而興嘆。

  要鼓勵和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讓他們創成業、不失業,就需要當地政府和部門勇於解放思想,放下架子,留下真情,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多種周到的保障服務。建議鄉鎮政府增設“返鄉農民工愛心援助站”,專門負責返鄉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搭建就業平台。有條件的可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特別是道路、用水、用電等方面的需求調劑,同時要做好與相關職能部門的銜接協調工作,為創業者打通綠色通道,別讓返鄉創業者為辦理各種証件跑來跑去。對於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的創業者,還要幫助他們隨時觀察市場需求,解決供需矛盾,真正讓返鄉農民工順利創業,發展事業。

  重慶梁平區 徐文峰 

       

  建好基礎信息庫

  農民工中有一批有經驗、有見識、有技術、有門路和有一定資金的人,他們是有條件創業的。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身邊不少在外打工的朋友非常興奮,紛紛表示要回家鄉創業。我認為,推進返鄉創業工作有必要在基礎信息庫建設上做足文章。

  創建返鄉創業人才資源庫。通過摸底調查、收集整理有返鄉創業意願人群信息,建立創業人員、即將創業人員、引進返鄉創業人員及返鄉創業帶頭人信息庫﹔

  創建返鄉創業市場調查庫。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符合當前市場運行和適合返鄉創業的項目,按行業、區域、類別建立項目庫,為不同返鄉創業人群提供有效創業信息﹔

  創建返鄉創業政策、技術咨詢庫。將涉及各行業的政策、技術方面專家及優秀返鄉創業帶頭人信息收集整理入庫,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

  創建返鄉創業示范案例庫。收集整理返鄉創業典型案例,並通過各種媒體、載體進行宣傳,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借鑒和引導。

  江西定南縣 黃顧華 

       

  期盼搭建“四個平台”

  如何為返鄉創業營造良好條件?筆者在與一些返鄉創業者交流過程中得知,當前他們迫切期盼政府為返鄉農民創業搭建四個平台:

  一是建立完善服務聯系平台。定期對外出農民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完善動態電子信息庫。通過電話回訪、寄送信函和郵件、召開座談會、建立微信群等多種方式了解外出農民工作生活狀況,積極向他們推介家鄉的發展現狀、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誠邀他們回鄉就業創業。

  二是建立完善綠色通道平台。開設返鄉創業“綠色通道”,在証照辦理、項目申報、土地使用等方面能簡化的要簡化手續,縮短時間,積極給予“小額貸款”或貼息貸款等信貸支持,在辦理營業執照、貼息低息貸款、技術方面給予積極扶持。

  三是建立完善技術幫扶平台。相關部門應研究出台和開展免費創業培訓,為農民創業就業排憂解難。針對農民工缺乏專業特長和技能單一的實際,通過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建立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等方式強化學習和培訓,提升農民創業就業技能服務水平。

  四是建立完善跟蹤服務平台。為新辦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商戶提供各類信息和銷售服務,並定期總結、交流和宣傳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經驗和先進典型事跡,形成輻射示范帶動作用。

  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姚啟超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1日 18 版)
(責編:朱小羽(實習生)、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