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主業歸核 資產歸集 產業歸位

湖南國企改革立足實體更實主業更強

2017年11月20日05: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長沙11月19日電  (記者杜若原、顏珂)“鋼鐵換金融”的重組方案本已獲批准,卻在“臨門一腳”時變回原點——前不久,湖南華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臨時“變臉”,曾引來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貌似一個雙贏的重組方案:通過資產置換,已連續兩年虧損的華菱鋼鐵將獲得84億元真金白銀,從而降低負債,輕裝上陣﹔另一方財信金控集團則將獲得期盼已久的上市平台。

  這更是一個具有風向標意味的選擇:放在全國經濟發展大局中考量,湖南省屬最大國有企業是繼續聚焦核心主業,還是讓鋼鐵業務整體退出?

  湖南決策層慎重考慮,終止原重組方案!

  適逢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現,今年1至7月,華菱集團產鋼111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80億元,利潤21.35億元,利稅40.35億元,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復牌后的華菱股價一路上揚。

  先是“脫實向虛”,然后“脫虛返實”,華菱的歸核化選擇折射出湖南國企改革的邏輯主線:以振興實體經濟為方向,讓國有企業主業歸核、資產歸集、產業歸位。

  多年前涉足環保產業的工程機械巨頭中聯重科,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長期保持在60%以上。今年5月,中聯重科卻意外出讓了環保板塊大部分股權,在收獲116億元后主動退出。外人眼中“春光無限”,中聯重科看到的卻是環保產業准入門檻低、競爭更激烈的隱憂。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集結資源做強工程和農業機械兩大核心業務,中聯重科要“聚精會神”。

  讓實體更實,讓主業更強。主業歸核,就像握指成拳,向內收斂愈緊實,打出的力道才更足。

  “最困難時,企業就剩下零部件業務,連同眼巴巴等著吃飯的5700多名工人。”多年前,長豐集團服從大局,轉讓整車業務,為湖南汽車工業發展壯大作出突出貢獻,也作出巨大犧牲。長豐集團黨委副書記黃雁峰說,從2016年開始,長豐重操整車生產,憑借城市SUV車型,去年一舉盈利6億元,今年上半年盈利已達4億元。

  被譽為“中國電工產品搖籃”的湘電集團,研發實力強大。“過去感覺自己什麼都能做,什麼都想做,可未必都能做好。”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譚文理說,從上世紀90年代的10個主要產品主要門類,到如今聚焦三大板塊,湘電在主業歸核中,認清了自身優勢,也明晰了發展路徑。

  針對省屬國企包袱重、層級多、機制不活等問題,湖南打出政策組合拳:一方面與金融機構合作,幫助企業優化資產與債務結構﹔另一方面通過公司制改制、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單位、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等改革舉措,理順機制,為國企強身健體。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屬國企經濟運行呈現近年來難得的良好態勢:營業收入1927.21億元,同比增長23.3%﹔實現利潤54.21億元,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0日 01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