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分享中國發展成果 共筑命運共同體

2017年11月15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15年12月2日,中老鐵路奠基儀式現場。
  本報記者 楊 謳攝

11月13日,身穿民族服裝的老撾民眾在主席府前,熱烈歡迎習近平總書記來訪。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11月12日,身著越南傳統服飾奧黛、手持中越兩國國旗迎接習近平總書記的越南姑娘們。
  本報記者 楊 曄攝

在越南前江省龍江工業園,方正電機公司當地員工正認真作業。
  本報記者 劉 剛攝

由中鐵六局總承包的河內吉靈—河東線城鐵項目,猶如一條長龍騰空而起。
  本報記者 劉 剛攝

中企助力“越南制造”走向世界

本報記者  劉  剛  張志文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越南《人民報》發表題為《開創中越友好新局面》的署名文章指出,要打造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新時代,新征程。一大批中國企業認真踐行中越命運共同體精神,為越南百姓實現強國富民夢貢獻力量。

剛開始看重工資,現在我們有了緣分

嫻熟專業的操作、整齊有序的生產線。這是日前記者在方正電機(越南)有限責任公司車間採訪時看到的場景。

在繁忙的車間裡,越南員工黃氏小詩正在她負責的定子、轉子崗位上認真工作。從胡志明市高校畢業后,小詩就來到方正電機工作。6年時間,她從一名剛出校門的學生成長為現場主管,這離不開公司全方位的職業培訓。

“剛來方正電機時,我就是一張白紙,都不知道如何與人打交道,更不用提管理當地員工了。”小詩向本報記者介紹說,“中國企業為我們提供了管理技能、質量認証等非常全面的培訓,這樣的培訓對我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小詩供職的方正電機越南公司,是中國浙江方正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全資子公司,於2012年成立。母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電腦高速自動平縫機及各類縫紉機馬達、汽車馬達,45%以上的產品出口,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方正電機越南公司副總經理陳文偉表示,他們年產350萬—400萬台縫紉機馬達,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40%—50%。在工廠起步初期,公司就招收了100多名當地員工。隨著生產規模逐漸擴大,目前已經為當地提供約400個就業崗位,“中國企業在越南發展得越好,才能帶動更多的‘越南制造’走出越南,走向世界。”

投資的“安全平台”和就業的“旗艦”

從中國浙江,到越南前江,方正公司不但讓“越南制造”的縫紉機馬達在國際市場佔據重要位置,也讓當地員工的收入顯著增加。採訪中,很多當地員工都提到“緣分”。作為一名普通技術工人,他們沒有過於華麗的辭藻,但表達的是中國企業與越南員工結成的命運共同體意識。

“每個月能賺1200萬越南盾(約合3600元人民幣),我和我的家人都很知足。”小詩說,她已經在前江省安了家,准備長期扎根方正電機,與企業同命運、共發展。採訪中,小詩一直強調,剛開始來這裡工作看重的是工資待遇。工作久了,與中國企業產生了情感,“是命運相牽的緣分”。

盡管品牌已經打響,方正越南公司仍在努力提升出口海外的“越南制造”品質。2017年,方正電機越南公司還榮獲越南同行業“最佳貢獻獎”。

方正電機在越南取得的成功,是中越兩國優勢產能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而方正電機入駐的龍江工業園,更是越南創造就業的“旗艦”。

龍江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震宇向本報記者介紹,龍江工業園是中國商務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位於越南南部前江省,地處九龍江平原。工業園由浙江前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07年投資開發,區位優勢明顯,距胡志明市40公裡,距胡志明市新山一國際機場50公裡,距西貢港集裝箱碼頭50公裡。

“目前,已有39家企業入駐龍江工業園,這些企業在產業、產能等方面都具有優勢。盡管一些企業仍處於建設階段,但2016年工業園產值就達到5億美元,佔前江省工業產值的三成,帶動出口4.2億美元。”龍江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余索向本報記者介紹。

雖然前期資金投入巨大,企業尚未實現盈利,但龍江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非常看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龍江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明照介紹說:“龍江自掏腰包50多萬美元建橋修路,為居住在茅草屋裡的貧困戶家庭建情義屋,還為家境困難的學生發放獎學金。”

“精准扶貧”是中國國內熱詞,在龍江工業園內同樣熱度很高。園內一家專門生產編織袋的企業永峰公司,與當地殘疾人、老年人簽訂產品訂單,將原材料送到他們手中,產品編織完成后,企業進行回收,並支付計件工資。這種“點對點”的精准扶貧模式切實改善了當地貧困戶的生活,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和表揚。

翁明照表示,龍江工業園希望打造中國企業來越投資的“安全平台”、為當地百姓創造就業機會的“旗艦”。

中國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本報記者  丁  子  孫廣勇

從泰國經友誼橋至老撾首都萬象南部的塔納廊,有一段3.5公裡長的米軌鐵路。這是目前老撾境內唯一的一段鐵路。歷史馬上就要改變了,北起老撾磨丁,南至萬象的中老鐵路2021年建成通車后,將極大提高運輸效率和水平,促進老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要想富,修鐵路”

中老鐵路老撾段全長414公裡、時速160公裡,於2015年12月奠基,預計2021年12月底通車。這樣的一條鐵路,在高鐵縱橫的中國絕對算不上一個大項目,但對中老兩國來說,它意義非凡:

——它是區域互聯互通的典范工程,承載著兩國最高決策者的心血與期待。

——它是老撾政府高度關注的“一號工程”,可以有效實現中老兩國發展戰略對接。

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習近平總書記出訪老撾前在老撾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兩國務實合作旗艦項目——中老鐵路全線開工,承載著老撾人民發展夢想的交通大動脈正逐步變為現實。老撾國家主席本揚高度評價中老鐵路,認為它展示了老中兩國合作的豐碩成果,將提升老撾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推動老中兩國的民心相通。

老撾投資計劃部部長助理維吉·信達翁深有感觸地說:“中國人常說,要想富,先修路﹔現在老撾人說,要想富,修鐵路。過去,人民說中老兩國是山水相連,現在,中老鐵路也成為兩國間的一條重要紐帶。”

中老鐵路建設階段,就已直接拉動當地工程建設、建材供應、電力、農牧業、服務業、物流等產業。未來,中老鐵路北聯中國,南至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或將成為中南半島南北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老撾解鎖陸路交通困局、發展經濟的通途。

中國鐵路建設者在老撾有著巨大的付出。老撾多山。中老鐵路的總裡程中,橋梁佔62公裡,隧道198公裡,兩項加起來,已經佔總裡程的63%。其中,科楠內河特大橋全長7506米,是全線最長的橋,也是老撾歷史上最長的橋。全橋共227個橋墩,最高墩身10.5米、最低墩身4.5米。“中老鐵路開工建設以來,很多工程都創造了老撾的歷史,具有標志性意義。”中國鐵路總公司負責同志對本報記者說。

“兒子找到了媳婦,很快就要舉辦婚禮,到時候你們一定來做客”

中老鐵路只是中老兩國重點合作項目之一。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步伐加快,中老兩國合作項目越來越多,領域不斷擴大、方式日趨多樣。據中方統計,2016年中老進出口總額為23.4億美元,中國已成為老撾第二大貿易伙伴。截至2016年底,中方對老直接投資54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老撾第一大外資來源國。除了中老鐵路,南湃水電站、“老撾一號”衛星項目、南歐江流域水電站梯級開發項目、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等,都在為老撾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豐富了兩國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南湃水電站在老撾首都萬象以北130多公裡,位於海拔1100多米的蒲羌山上。為了充分利用豐富的水資源,老撾政府確立了大力開發水電資源、建設“東南亞蓄電池”的發展目標。南湃水電站是老撾能源礦產部2012—2020年發展規劃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1億美元,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公司下屬的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與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合資以BOT形式開發。主體工程建設於2013年12月啟動,2017年5月實現並網發電。

老撾國家電力公司職員頌沙瓦對本報記者說,老撾國家電網分為4個區域,南湃水電站的電力輸入中部一區的電網,該區包括萬象、賽鬆本等地區,是老撾用電量最高的地區。

“現在大家過得很開心,有電、有路,還有學校、醫院,大部分村民的房子都比以前大了。經過培訓掌握了水電技術的年輕人,還可以去水電站工作,有穩定的收入。”村民素塔尼激動地說,“以前村裡人隻能靠採些山貨充飢,電從來沒用過,隻有油燈。現在,冰箱電視都可以用,孩子晚上讀書也有照明了。更高興的是,收入高了,兒子找到了媳婦,很快就要舉辦婚禮,到時候你們一定來做客呀。”素塔尼的媽媽對前來看望的南湃水電站員工熱情地發出邀請。

“老撾要在2020年摘掉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改善基礎設施是關鍵。在老撾的中國援建或承建項目,多為水電站、橋梁和公路等基礎設施。這些合作項目和中國的幫助讓老撾人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老中合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西昆·本韋萊信心滿滿地說。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5日 23 版)

(責編:郝莉曼(實習生)、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