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0%
水清了,村美了,人樂了(綠色家園)

![]() |
村容整潔的常熟市古裡鎮蘇家尖村。 |
河水潺潺,白鷺翩躚。江蘇省常熟市虞山鎮東聯村,村民陳建芬和幾位鄉鄰在自家屋檐下小憩:“水清了,村美了,看著就很舒心。”
常熟地處江南水鄉,水是城市的靈魂,更是發展的命脈。近年來,常熟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分類指導、統籌推進”原則,探索實踐“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新模式,著力構建“政府購買服務、企業一體化運作、委托第三方監管”新機制,生活污水治理從“量小散亂”向“規模統籌”轉變,從“多頭管理”向“專業運行”轉變。
常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位居全國領先水平,被住建部評為“縣域村鎮污水綜合治理示范區”。
納管收集與分散處理結合,預計年內處理率將達80%以上
在村裡居住了30年的陳建芬,用“巨變”來形容近年來村貌發生的變化。
過去,生活污水是農村生態環境的短板。2008年以前,全市共有生活污水處理廠(站)30多座,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15套。然而,由於市、鎮、村各自投資建設、多頭管理,不僅效率低、資源浪費、運行不夠經濟合理,而且設施質量和技術工藝得不到有效保障,正常運轉率偏低。東聯村村民們介紹,以往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裡或者隨雨水漫到田裡,造成污水橫流、蚊蠅孳生、臭氣熏天。
農村污水的治理,和城市有所不同。因為村庄形態各異,空間分布零散,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成了一道難題。
“首先需要打破鎮村行政區劃,統籌規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常熟市水務局副局長皇甫建國介紹,遵循“能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的因地制宜原則,合理選定納入污水管網和就近分散處理方式,72%的農戶生活污水納管收集處理,剩余農戶生活污水根據村庄形態和規模,選用相對集中、村組處理和分戶處理三種分散處理方式。村庄規模大、農戶密集的,以組團相對集中處理為主﹔規模較小、村庄農戶團狀形態分布的,以村組處理為主﹔零星散戶及村庄農戶條狀形態分布的,以分戶處理為主。5年內將撤並的村庄實施臨時生態戶廁改造。
在海虞鎮、古裡鎮、梅李鎮的6個片區,村庄分布相對集中、距離污水管網近,採用納管收集處理的方式,納入了位於海虞鎮的周行污水處理廠的收水范圍。
而在古裡鎮東頭的康博村,由於距離主管網較遠,建造管道造價高、地下水滲漏風險大,就近建了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記者在村裡看到,康博苑小區430戶村民的生活污水,通過出戶管道連接到泵站,灰黑色的污水經過處理后,通過水生植物池進行二次淨化,再排放到河道或進行農田灌溉。
依山而建的虞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當地人休閑的好去處,但高低起伏的地勢、較高的地下水位,給附近飯店、茶室、公廁等的污水自流收集帶來了困擾。2012年,常熟依托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真空排導技術,將重力管難於收集的污水通過真空壓力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排水干管。
目前,常熟建成投用10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11座污水處理廠、7000多套分散式污水治理設施,日處理總規模近35萬噸。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從原來不足20%提升到70%,設施正常運轉率從原來不足50%提高到98%。預計年內將實現重點、特色村生活污水收集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
告別“九龍治水”局面,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以往,常熟全市生活污水治理建設資金由鄉鎮承擔20%。為提高鄉鎮治污積極性,2015年開始,改為由市級財政統一融資、全額承擔。
常熟將所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劃歸水務局統一管理,告別了以往“九龍治水”的局面。同時,組建市給水與排水管理所,專門負責全市供水和污水運行、維護等方面的管理和監督考核﹔市水質監測站對進出水水質進行監測﹔環保等部門和鄉鎮協調配合,依法監督,形成了城鄉一體、職責明確、運轉順暢的管理體制。
“100分是滿分,90分以上全額支付﹔低於90分則每低1分扣1%的服務費﹔60分以下不予支付。”常熟市給水與排水管理所副所長苗麗萍告訴記者,行業主管部門根據生活污水處理運行考核辦法,每月對污水設施運行及進出水水質等現場抽檢,每個季度開展階段性考核,並將抽檢考核結果嚴格作為污水處理費支付依據。
“去年上半年,我們對一家負責運營維護的企業進行現場抽查,發現設施由於缺乏管護而變得運行不穩定,周圍環境也是雜草叢生。僅是管護不到位這一項就給該企業扣了5分,最后的得分為88分。根據規定,扣除了其2%的服務費。”苗麗萍告訴記者。企業負責人坦言,一開始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嚴格的打分和執行機制,扣分不僅是損失幾千元錢的問題,而且“在同行面前十分丟人”。據介紹,企業迅速進行了整改,安排專人進行管護。3個月后,當考評人員再次對其現場進行檢查的時候,發現設備運行和出水狀況很穩定,周圍環境也干淨整潔。
在常熟市農村生活污水監控中心顯示大屏上,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廠以及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如果發生水質異常或設備故障,監控平台將自動報警。
記者了解到,常熟依托中科院技術支持,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制定了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規定、運行監管細則和考核辦法等制度。為了克服人力不足等困難,還與中科院合作開發遠程監控系統,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遠程集中管理。監控中心大屏,便是這一系統的直觀表現。在此基礎上,常熟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作為第三方監管單位,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拓寬融資渠道,助力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為減輕財政壓力,降低投資和運行風險,常熟2015年在全國首推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PPP模式,將330個自然村總規模6億元的農村分散式污水治理項目,按照政府採購程序選定中車股份作為合作單位,由其出資65%、市國資公司出資35%,組建項目公司常熟中車水務有限公司,以特許經營25年的方式全過程、一體化負責項目融資、設計建設及運營維護,根據建設、運行維護和財務融資成本測算並確定每戶每年服務費。經營期內政府委托第三方監管,按抽檢考核結果支付費用。
皇甫建國介紹,在測算建設費、運行費時,因難以確定水量,而改為採用以戶為單位的測算方式。此外,目前我國還沒有農村污水處理排水標准,常熟參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一級B排放標准,從5個指標上對出水水質進行考核。
東聯村132戶村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就是PPP模式結出的果實。走在村裡,隨處可見處理生活污水的淨化槽。常熟中車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連紅說,經過生物接觸氧化設備處理,主要出水水質指標可達到一級B標准。
“農村污水治理特別是分散式治理,規模大,前景廣。有專家預測,其市場規模可能達千億級。企業參與這一PPP項目,除了收益穩定以外,也期待通過常熟的示范效應,進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個新興產業領域。”徐連紅說。中車股份還投資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在常熟建立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生產及研發基地。
記者了解到,目前常熟市正在繼續推動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二期PPP項目,實施范圍包括398個村庄農戶、公廁、公建設施等。二期項目分區域劃分兩個標段,通過公開發布、資格預審和競爭性磋商,從4家企業中選擇了中車股份和首創股份2家供應商。
“常熟市實施的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在全國首次採用PPP模式,為我國廣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與環境連片綜合治理,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樹理認為。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5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