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時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二論“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

本報評論員
2017年05月06日04: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潛能無限,青春的脈動催人奮進﹔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靈。“廣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不斷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青年,勉勵大家向上向善、陶冶情操,矢志抵達崇高的精神境界。親切的囑托、殷切的期待,在廣大青年群體中引發強烈反響。

  古人雲,“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類文明的基本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本價值,也是社會進步的基本標尺。真善美的行為最能打動人,真善美的價值最能感化人。街頭巷尾,青年志願者義務整理凌亂的共享單車﹔公交車上,“90后”女護士跪地搶救心臟驟停的老人﹔危急時刻,年輕的女教師舍生忘死保護自己的學生……生活中,一些青春身影被真情點贊,正因他們閃耀著真善美的亮光,傳遞著真善美的能量。當代青年要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其青春的底色一定是真善美。

  追尋真善美,基礎在勤學。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強調:“青年處於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求真求善求美沒有終南捷徑,唯有依靠學習增長見識、增強本領。人的一生隻有一次寶貴的青春。面對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華,青年人應分秒必爭、孜孜不倦,自覺把求知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追求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專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氣、深入研習經典,才能為青春遠航揚起前進的風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擁抱真善美,貴在多思。思考的方向對了,再渺遠也能從容抵達﹔思考的方式不對,近在眼前的東西也可能霧裡看花。青年可塑性極強,處於訓練思維方法、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虛擲光陰。時刻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讓思考成為聯結學習、觀察、實踐的主線,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創新的細胞﹔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培養和運用好歷史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就沒有什麼難題不能破解,沒有什麼功績不能創造。

  成就真善美,也需涵養自處的能力。奮斗的征途上,有成功的喜悅,困難和壓力也可能不期而至。無論順境、逆境,都是生活的風景,都可轉化為人生的財富。這裡的關鍵是,面對一時的得失成敗,以什麼樣的心態與修為去處世任事。微視頻《青年榜樣習近平》,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陝北農村插隊的時光,讓許多人感懷:他下雨刮風在窯洞裡鍘草,晚上看牲口,什麼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沒有放棄讀書。對於當代青年來說,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始終葆有進取的姿態,就一定能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年是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時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青年必能以行動筑牢精神的地基,讓多彩青春融入偉大時代。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6日 01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