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2017】勞動者之歌專題

王玉宇:林海中的“啄木鳥”

李玉波
2017年04月25日14:03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王玉宇:林海中的“啄木鳥”

  啄木鳥素有“森林醫生”的美譽,而森防人就如同一群穿梭在林海深處的“啄木鳥”,以林海為戰場,呵護著綠色家園。

  王玉宇就是林海中一隻不知疲倦的“啄木鳥”。

  1990年,她從內蒙古牙克石林業學校畢業后,便開始了與大山為伴、與森林為伍的職業生涯。今年49歲的她從事森林病虫害預測預報工作已經26年了。

  參加工作后,王玉宇第一次帶領防治隊上山防治,為了不讓防治隊員多走冤枉路,她先去探路,再帶隊伍去防治場地。初春的林區,山上冰雪剛剛融化,去防治場地的途中要穿過岩山大河,她就撿拾周圍的木頭臨時搭橋,走在冰上嘎巴作響,冰面隨時都有裂開的可能,當時,她一邊走一邊說:“我先來!”

  為了詳細掌握當地林業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特性,王玉宇經常與昆虫打交道,從初春調查到晚秋。特別是在飼養昆虫和觀測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耐心,對待昆虫要像對待寶寶一樣精心,每天換樹葉,測量體長、頭殼、取食量等,沒有休息日和節假日。

  在開展林業有害生物調查工作時,為摸清害虫種類、數量、發生范圍、發生程度等信息,她白天調查幼虫危害情況,晚上利用昆虫的趨光性進行燈誘,調查成虫羽化的情況,以此來確定林業有害生物的羽化始、盛、末期,抱卵量和雌雄性比。由於林區晝夜溫差大,即使晚上穿上軍大衣,也感到透骨的寒冷,但她依然堅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家。

  王玉宇先后3次參加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協助制定普查技術方案,帶領技術人員做好普查工作,採集、制作了大量標本,做好標本鑒定和制定本地區標本普查名錄。她認識到,科技是做好森防工作的利器,先后主持、參加完成了QC課題《觀測落葉鬆鞘蛾發生規律提高防治效果》《新型環形捕鼠夾防治害鼠試驗研究技術報告》,於2006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QC成果。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王玉宇踏遍了庫都爾施業區的山山嶺嶺,腳底磨出了水泡,臉被烈日晒得紅腫,汗水濕透了衣背,但令她欣慰的是,能圓滿完成每一年的測報任務,為科學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據。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適期,她協助防治隊准確無誤地到達防治地點,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任務。

  “我無愧於這個崗位,但心裡常懷對丈夫和孩子的內疚。”王玉宇坦言。2001年,王玉宇的丈夫因心臟病離世,留下了她和年幼的孩子。由於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有時為了及時監測虫害的發生、發展動態,她和同事在山上駐點調查幾個月,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給朋友照顧。想孩子的時候,就隻能看看手機裡的照片。

  在大興安嶺林區工作的26個春秋裡,王玉宇成長為一名森防戰線的老兵,她堅信,從事森防事業,隻有不忘初心,不懈堅守,傳承發揚“除害、敬業、厚德、求是”的啄木鳥精神,才能無愧於“森林醫生”的光榮稱號。

(責編:張琪昭(實習生)、曾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