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潘建偉:科技工作者要敢於擔當 追求原創

2017年03月10日16:2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作了題為《敢於擔當 從我做起 為建設科技強國建功立業》。潘建偉表示,建設科技強國,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把鼓勵創新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讓人才無后顧之憂,讓“英雄”有用武之地。與此同時,我們科技工作者也要扛起自己的責任,不怨天、不尤人,從我做起,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當中去。

發言全文如下:

1986年3月,九三學社前輩王淦昌、陳芳允等科學家建議國家跟蹤研究國外戰略性高技術發展。中共中央果斷決策,啟動實施了“863”計劃。30年后,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不僅實現了對戰略性高技術的跟蹤研究,而且在一些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實現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佔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對此,我要說,中國科技工作者是好樣的!

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航空發動機、高性能芯片等核心科技仍受制於人﹔衛星導航、高速鐵路等工程技術達到世界一流,但競爭十分激烈﹔像量子通信衛星這樣領跑的,還屈指可數。這與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還很不相稱。競爭必有勝負,落后就要挨打。對此,我要說,中國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爭氣!

我們中國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顛覆性創新技術呼之欲出。當今中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創新擺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科技隊伍,有齊備的學科體系,而且不像過去那樣“缺錢少物”。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對此,我要說,今天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是幸運的!

建設科技強國,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把鼓勵創新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讓人才無后顧之憂,讓“英雄”有用武之地。與此同時,我們科技工作者也要扛起自己的責任,不怨天、不尤人,從我做起,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當中去。

我們要敢於擔當。科技強國,等不來、買不來,隻能靠自己干出來、闖出來!我們要有當年搞兩彈一星時“勒緊褲腰帶也要搞出原子彈”的那股勁,要有志做九三學社原副主席王選院士所說的“頂天立地”的研究,要有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成果。

我們要追求原創。志不強者智不達,隻隨人后,永遠跑不到第一。搞研究,不能滿足於僅在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在別人原創的成果上增磚添瓦,要敢為天下先,想別人還沒想到的事,立志開辟全新的領域。搞技術,不能依賴模仿,不能習慣於引進,要有不甘雌伏、奮發趕超的志氣。青年科技工作者,更要發揮激情和想象力,敢於打破陳規、挑戰權威。

我們要包容友善。現在做科研,越來越需要跨學科和大協作。包容,就是要海納百川,和而不同,允許出錯、寬容失敗,鼓勵奇思異想,歡迎別出心裁,認同殊途同歸。友善,就是要周而不比,不搞小圈子,不論資排輩,不以勢壓人。學科帶頭人,不能沾染老板習氣,工作別人做、名利歸自己,要甘為人梯、做鋪路石,讓雛鷹試翼、乳虎嘯谷,使青年才俊盡快成長,更快超越自己。

我們要崇尚道德。欲求科研成功,修德為先。老一代科技工作者愛崗敬業,不計名利,甘於奉獻,體現的是崇高的家國情懷。幾千年中華文明創造中所體現的工匠精神,從來都是精益求精,拒絕心浮氣躁、反對急功近利的,而抄襲、造假等學術不軌行為更為君子所不齒。同時,在當今網絡傳播時代,我們科技工作者更加有責任推動全社會樹立尊重科學、求真務實、客觀理性的風尚。

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人類文明面臨新的轉折。中華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經受住了歷史的錘煉,正在接受現代化的洗禮。“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當代中國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奮斗一定能使我國早日成為科技強國,而貢獻給世界和人類的,將是有擔當、勇創新、重包容、崇德行的中國精神!

(責編:尹深、張玉珂)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調查

兩會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