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網事熱門多——

遠及“拉美” 高至“神舟”(七日沸點)

本報記者  李貞
2016年11月25日03: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16年11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其他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在秘魯利馬合影。
  新華社記者 丁 林攝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工作人員在對返回艙進行處置。
  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攝

  近一周,縱觀網絡輿情,網民關心的熱點話題頗多。從習近平主席出訪拉美三國,到“神舟十一號”成功返回,一則顯示了中國日益強大的外交實力,一則彰顯了中國不斷提升的科技實力。這兩大新聞都激起了網民的愛國熱情,引發了廣泛關注。同時,“小馬雲”獲資助、“最工整病歷”等關乎民生的社會話題,也在網上不斷掀起討論,引人深思。

  

  習主席出訪拉美

  11月17日至23日,習近平主席對厄瓜多爾、秘魯、智利三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其間,他還出席了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此行是習近平作為國家主席第三次訪問拉美,國內外眾多媒體都進行了跟蹤報道。各國的華文媒體在報道利馬APEC時,都聚焦於“中國方案”。秘魯《新世界日報》以《“開放式亞太經濟的生命線”》為題報道了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而中國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或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是否能取代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更是成為了國外媒體在本次APEC期間追逐的熱點話題。如加拿大商報網站《習近平拉美三國行:TPP前景不明 中國方案成焦點》、僑報網《APEC會議還沒開TPP已快被中國方案取代了》等文章,都就此展開了討論。

  在中國的網絡平台上,普通網民對習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也極為關注。微信公號“學習小組”連續多天推送習近平主席出訪相關報道,其中《妙!習近平用了個地瓜的比喻》一文,解釋了為何在利馬APEC上,習近平的演講會以“地瓜的藤蔓”來比喻中國與亞太地區的發展關系,獲得了網友好評。網友“東哥”贊嘆習主席在此次演講中體現出的領袖風典范,留言表示:“習主席用幽默的言語,在演講中帶動了氣氛。同時利用‘地瓜’來向其他人傳遞‘中國不會忘記亞太’,會謀求共同發展的信息,生動形象。”

  在微博上,“習近平南美三國行”“習近平出訪拉美”“習近平拉美三國行”等話題的閱讀總量更是已超過9600萬次。“央視新聞”的微博持續發布習近平專機抵達各國以及與拉美三國元首舉行會談的現場視頻。網友“奔走的太郎”在視頻下留言說:“國歌就是好聽,顯我國威,望中華民族越來越強大”。其他網友也紛紛留言稱看到了“大國風范”“大中華威武”,祝福“祖國越來越好”等。還有網友表示,十分期待此次出訪能為中國與拉美各國的合作帶來更廣闊的前景,希望中國與世界共贏。而以上各種留言,也都反映出了網民們樂於在網絡上關注國家時政、抒發愛國之情的積極心態。

  “神十一”成功返回

  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表示,“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神舟十一號”執行了33天的飛行任務,這是中國載人飛行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體現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廣大網民對於“神舟十一號”的關注熱度持續不減。11月18日一大早,有網友在微博上刷起了“‘神舟十一’‘回家’倒計時”的話題。而由微博賬號“頭條新聞”在飛船返回當日發起的話題“‘神舟十一號’返航”,擁有超過4100萬的閱讀量。

  在“神舟十一號”執行任務期間,記錄宇航員工作生活狀態的“太空日記”系列視頻頗受歡迎。其以創新的形式,生動地呈現出了“神舟十一號”在太空都需要執行哪些任務,既向廣大民眾科普了航天知識,滿足了大家對神秘太空的好奇心,又極大地激發了國民的民族自豪感。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中國故事工作室”也以這一系列視頻為素材,制作了視頻《太空33天》。在騰訊視頻上,該作品點擊量已超過23萬。

  對於“神舟十一號”的返航,網友們首先是對航天英雄表達崇敬之情,“歡迎回家”是被提及頻率最高的用語。微博用戶“亞澤柏言”十分關切兩位宇航員的健康,強調“安全第一”。而“寒冬的候鳥”的一句留言“辛苦了,我們的航天英雄”,更是寫出了大家最質朴,但也是最真摯的共同心聲。

  此外,網友們還對航天英雄33天的太空生活充滿了“腦洞大開”的關心。比如有網友留言問,“這一個多月,洗澡了沒?”還有網友惦記,宇航員們在太空“飄”了這麼久,“下來還會走路嗎?”

  網友“純純蠢蠢分不清楚”則表示,“好奇他們出倉的時候,身體感覺是怎樣的?感到沉還是輕?”這個有趣的提問也引起了大家討論的熱情。有人回復認為,宇航員的感受“可能和小時候跳蹦床跳久了的感覺差不多”,“會有一種身體很沉重,跳不起來的感覺”。也有人回復解釋道“航天服很重”,“地球引力作用會使得血液集中到腿部,大腦有種供血不足的感覺”等等。

  一些科普類的網站,也借著“神舟十一號”返回這一熱點,推出了不少介紹航天知識的文章,像《“神舟十一號”返回,航天員為什麼沒有自主出艙?》等相對嚴肅的講解,也都在微信朋友圈裡獲得了不少的轉發。

  社會話題引深思

  在貼近網民生活的社會話題上,本周也有不少熱點,其中“小馬雲”獲資助和“最工整病歷”兩個熱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網民關切。

  “小馬雲”真名范小勤,是江西永豐縣嚴輝村一名9歲的男孩,他因為一張酷似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的相片而在網絡上走紅。起初,人們用一種娛樂、調侃的心態來看待這一“巧合”,但隨著范小勤貧寒家境的曝光,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以更嚴肅的態度關注事件進展。范小勤的爸爸失去右腿,媽媽有智力障礙,一家四口靠低保度日,而范小勤和哥哥至今不會寫自己的名字……這樣的家庭情況,觸動了很多人,慰問與愛心捐助也接踵而至,使得范小勤一家的命運得以有了轉變。

  阿裡巴巴集團在捐助后發表聲明稱“這不是笑話,是沉重的現實”,該聲明也被網友認為體現出了一個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意識。有網友反思道,人們不應該隻因為“小馬雲”的相貌而關注他,更應該關注這個孩子所代表的群體。就此事件,《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文章《正視“小馬雲”提出的脫貧考題》,認為:“‘小馬雲’的走紅,實際上是網絡向這個社會發出的提醒:農村和城市從來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小馬雲’代表的農村兒童與貧困群體,同馬雲代表的城市人群與富裕群體,從來都是命運相連、息息相關。”

  另一熱門網絡話題,則與醫生有關。常有網友吐槽醫生的處方筆跡潦草,難於辨認,還有玩笑稱“處方已被列入‘世界未解之謎’”。而近日則有微博網友晒出了一張字跡極為工整的中醫處方,“甘草6g,柴胡10g,黃芩10g……”,處方上每個字都寫得清晰認真。網友高呼這是醫學界“一股清流”,也有人笑言“這醫生是新來的吧”。這份處方火了以后,又有網友拿出了一份更令人驚嘆的醫生“作品”:70年前,中國現代婦產科泰斗林巧稚為病人手寫的病歷,不僅字跡端正整潔,而且還是中英文對照,一絲不苟。有網友贊嘆道,這才不愧“泰斗”之稱,字如其人,“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職業”。

  網友“喵”認為,處方字跡潦草不利於醫患溝通,讓人很難建立對醫生的信任,“到藥房拿藥都怕拿錯了”。而有從事醫生職業的網友則表示,大多數門診醫生工作極為繁忙,往往是一邊就診一邊寫字,所以字跡不易工整。而且,醫生與藥劑師一般比較熟悉,有時候為方便還會使用簡稱,處方字跡隻需藥劑師能夠看懂即可。

  其實透過網友對這一份小小處方的關注,我們能夠看到整個社會對醫患關系的關切。面對現實生活中常常產生的醫患沖突,醫生和患者都應該對彼此更多一些尊重和理解。真正能夠改善醫患關系的,不在於處方的字跡,而在於發自內心的信任。正如網友“Jeff”所說:“與其要求醫生字跡工整,不如加強行業監督,同時提高醫生待遇,增強醫療技術培訓。沒有了‘患多醫少’的矛盾,也就沒有了‘看不懂潦草處方’的矛盾。”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