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團改革 以細化促深化
5月10日,上海江南智造園區工作人員在群團服務站開展醫療健康活動。 |
近日,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以及《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這是繼今年8月《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出台后,團中央針對在校團組織提出的具體改革方案。事實上,近年來包括共青團在內的群團工作改革持續深入,呈現出以細化促深化的趨勢。
團改方案定位精准
共青團最新的兩個方案,最大特點就是精確定位:分別針對中學和高校。
《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優化組織、運行機制,改革創新工作內容和方法,並細致提出許多要求,比如要探索成立教育團工委等團教協作組織機構、在3至5年內實現中學團委書記崗位專設、控制學生團員比例等。
團中央學校部負責人認為,這既關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又決定共青團事業的長遠發展。推進共青團改革,抓住中學這個源頭和關鍵,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則針對在高校學生和青年職工的特點,提出要推出直接聯系服務引領青年師生制度﹔落實和完善團的代表大會制度,提高基層團支部、非團學干部的團員學生和青年職工的代表比例,2018年前實現不低於70%的目標﹔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等。
從這兩個針對中、高校團組織的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在今年8月《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出台后,共青團拿出的改革措施是精准定位、具有問題導向,並富有改革創新意識的。
群團改革全面推進
事實上,共青團改革落實如此細致,也是在整個群團改革背景下進行的。
在中國,群眾團體包括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等組織。群團工作可以說大范圍地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也是治國理政中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群團工作改革一直在持續推進。從2014年末審議通過的《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去年7月6日召開的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再到重慶、上海等地的改革試點展開,群團改革穩步有序。
除了共青團的改革方案,其他群眾團體在意見的指導下,也相繼出台了詳細的改革措施。例如,今年9月,中辦印發了《全國婦聯改革方案》,提出了提高服務婦女、維護婦女合法權益能力等7方面改革措施。而在去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全國總工會改革試點方案》后,今年全國總工會就出台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和規范工人療休養院管理的意見(試行)》。
針對問題回歸本質
這些改革方案,都實實在在地體現了群團工作的重要與迫切。有學者在研究中稱,中國的發展需要社會有更高的自我組織和管理能力。而在中國社會治理中,群團工作無疑是重要一環。群團組織要更加緊密地聯系群眾,才能發揮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紐帶作用。
在意見出台后,各個群團組織的改革方案,實際都是圍繞去“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這一系列問題展開。
在採訪中,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表示,在過去,中國群團組織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與國家機關一樣,靠政府財政來養,導致了其行政化、機關化等問題嚴重。這與群團組織的基本屬性背離,使其難以真正在群眾中發揮作用。所以現在各群團組織不斷細化改革方案,就是為了使其回歸本質屬性,發揮本職功能,面對不同群眾做好各自定位。比如,全國總工會就應該為工人維護權益,婦聯就該為婦女爭取權益,不應與政府職能混淆。而這一改革,目前看來任務還很重,應繼續持續推進。各組織具有針對性地提出各自的改革方案,無疑將對全面深化改革產生有益影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