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豐美干部學校——
農村黨員“加油站”(深度關注)

![]() |
毛豐美干部學校現場教學很受歡迎。 |
雞鳴上山干,頭頂烈日干,披星戴月干……
20多年前,遼寧鳳城市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毛豐美,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治理荒山、修環山路、栽種果樹、整治溝壑、活一產興三產……靠著苦干實干加巧干,他硬是把一個山溝裡“鳥不拉屎”的貧困村,建成人人羨慕的遼東第一村,讓村民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好日子”。
因積勞成疾,毛豐美的生命定格在2014年9月26日。逝世后,他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毛豐美的生命雖然戛然而止,但在遼寧,他的精神卻得到傳承弘揚。今年4月,經遼寧省委批准開辦的毛豐美干部學校開始招收第一批學員,短短半年,學校已成為專門培養農村黨組織書記和骨干黨員的“加油站”。截至目前,學校累計培訓村干部1.7萬人次。毛豐美的實干精神正從這裡出發,浸染遼寧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
村民談經歷,大梨樹村成生動課堂
“那幾年,村裡大到79歲的老人,小到剛上學的娃娃,都上山干活。他讓2.6萬畝荒山變成了花果山。”10月11日,在大梨樹村一個農家小院的葡萄架下,十幾位村支書坐著小馬扎圍成一團,聽年近七旬的村民郭桂敏講大梨樹村的創業史。
村民在庭院裡講課,聽課者不時發問。“你們村村民一年收入多少?”一位來自沿海地區的村支書問。
“我們村都是集體企業,村民拿工資,平均一年2萬多元。”
“也不算高啊。”
“大梨樹村集體挺富裕,但也不能分光,還得發展啊。”
“那村民能同意嗎?在我們那兒,如果賬上錢多,分給村民的少,村民早鬧了!”
“毛書記威信高,大家都信他。毛書記家3個孩子結婚、父母辦喪事,他都沒有擺宴席,百姓的飯他一頓不吃,百姓的錢他一分不拿。這樣的干部,誰不服?”
一席話,讓大家頻頻點頭。
這是毛豐美干部學校庭院教學的一個場景。這樣生動的教學,在大梨樹村已持續半年。“怎樣讓農村骨干黨員學習入腦入心,把毛豐美精神帶回去、播下去,是我們著重思考解決的問題。”丹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麗娟說,“大梨樹這個美麗的農村,就是最生動的課堂。”
基於這種認識,從一開始,毛豐美干部學校就注重辦學創新,突出體驗式、互動式、開放式教學。學校開設庭院課堂、廣場課堂,組織學員和村民交流互動﹔開設“老書記的一天”“重走創業路”等體驗課程,把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同時,學校從大梨樹村精心遴選12位當年與毛豐美一起創業奮斗的村民,用自身經歷,講述毛豐美的事跡和精神﹔聘請各級黨校等機關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打造一批品牌課堂。如今,大梨樹村一山一水都成了實踐課堂,朴實農民成了優秀教員。
學毛豐美,關鍵學他的擔當
大梨樹村通往花果山的油板山路,蜿蜒起伏。6公裡山路,讓不少學員氣喘吁吁。“以前沒有油板路,我們每天肩扛手提走土石路上山。”村民李樹清一邊走,一邊給來取經的村支書們講述,“半山腰那片就是毛書記設計的梯田,‘前噘嘴、后流水’,當時栽果樹,坑挖一米見方,從山下挑水,一挑子栽一棵樹,大家一起干!”
通過和村民的交流、參觀陳列室展廳,學員們感受到,毛豐美始終把群眾裝在心上,“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這種強烈的擔當意識,主導著毛豐美的言行。
“大梨樹走到今天,發展路上不說一步一坎,也是磕磕絆絆,困難、挫折我們都嘗遍了。但毛豐美堅信一條:干才能改變面貌﹔不干,就連總結教訓的機會也沒有。”村干部教員如是說。
毛豐美帶領村民辦企業、搞開發,碰上過動遷拆不成的難事,也遇到過被人告黑狀、下絆子的苦事。但他總是想盡辦法戰勝困難,帶領大梨樹向前走。“看完大梨樹村的創業史,思考毛書記的一生,我切實感覺到,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要靠擔當來體現,靠實干來實現。”沈陽市遼中區楊士崗鎮前邢村黨支部書記李權新感受到,學習毛豐美,關鍵要學習他的擔當。
說到擔當,很多村支書都深有體會。“對照毛豐美,越比越慚愧。”一位村支書說,“我們那兒經濟條件比大梨樹村好太多,但村干部的面貌和毛書記比卻了差不少。差的是什麼?就是毛豐美那種擔當,那種干勁!”
到了大梨樹,回去要進步
“太解渴了!毛書記是苦干不蠻干,是科學巧干,搶抓機遇。”培訓了3天,台安縣西佛鎮大紅旗村黨總支書記於闖感慨,“大伙兒都種糧時,他帶著全村發展林果業,帶領大家致富,后來果品過剩了,他又轉變思路,搞起生態旅游、農家採摘,的確不一般!”
今年以來,大連市金普新區先進街道八裡村黨組織書記吳壯來了3次大梨樹村。“一次是聽到毛豐美的事跡,自己來的﹔感到收獲大,我帶著班子成員來﹔這次是來培訓。每次來,都有不一樣的收獲。”吳壯說,“各地有各地的情況,學習毛豐美,不是照搬照抄。論村民收入,大梨樹村遠趕不上我們沿海地區,但大梨樹村的創業奮斗精神、村裡的和諧程度,卻遠遠超過我們。”回到村裡,吳壯就領著村民開發起了大黑山,發展旅游產業。
如今,到大梨樹村去培訓提升,已成為全省各地村干部培訓的首選。每天,學校外聯部主任宋岩的電話響個不停,“最多一天接近200個電話。”省外北京、內蒙古、陝西等地,也有多批村干部來此培訓。
在課外教學中,學員們邊看邊學,到萬畝果園感受當年毛豐美帶領大家“挑土換地”的艱辛﹔站在“干”字廣場體會那360個紅彤彤的“干”字的熱血沸騰﹔端詳著毛豐美事跡陳列室裡的老照片,感受從窮山惡水的貧窮到如今漫山的碩果累累……學員們切實理解到了“干”字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到了大梨樹,回去要進步。”如今,受過培訓的一萬多名村黨組織書記和骨干黨員,正在毛豐美“干”字精神感召下,因地制宜,為本村發展流汗出力。
“這種‘干’字當頭的毛豐美精神,對處於困難期的遼寧來說,彌足珍貴,所以要大力弘揚,讓其成為推動振興的強大力量。”對毛豐美干部學校傾注了大量心血的遼寧省委原常委、組織部原部長辛桂梓說。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村庄,都是如此。“學校辦得正逢其時。”省委書記李希來到大梨樹村說,“我們就是要弘揚實干精神,培養一批毛豐美式忠誠干淨擔當的好干部,使其成為遼寧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5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