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曾經“苦甲天下” 如今一片生機

西海固:產業扶貧成重要抓手(打好脫貧攻堅戰·聚焦西海固②)

本報記者  朱  磊
2016年09月29日03: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脫貧如何著眼長遠?如何讓輸血式扶貧成為造血式扶貧?為西海固找到一條徹底告別貧困的康庄大道,是寧夏幾代人的夢想。

  加速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扶持新興產業,產業扶貧正成為西海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特種養殖、無公害種植、精細加工等產業蓬勃發展,為山區百姓擺脫貧困找到了一把金鑰匙。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呈現一片生機。

  傳統產業 老樹生嫩芽

  “村子要想發展好,選准產業格外重要。最好就是養灘羊,上標准上規模!”吳忠市鹽池縣雙疙瘩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永利的一番話,讓大家頻頻點頭。9月8日,在鹽池曾記畔村村委會,第一書記周致銘請來了周邊七八個村的第一書記,暢談基層脫貧攻堅。

  灘羊養殖,是很多鹽池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近年來,鹽池縣羊產業穩定發展,2015年全縣養羊300.12萬隻,其中存欄125.8萬隻,出欄174.32萬隻。羊肉產量2.7萬噸,以灘羊為主的畜牧業產值達6.5億元。養殖主體呈現“公司+規模養殖園區(場)+養殖戶”結構,規模化養殖比例近60%。灘羊產業對農民增收作用突出,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元,其中來自於養羊業的收入佔1/3。

  “2009年互助社剛成立時,我們十幾個社員共有800多隻羊,后來發展到126個社員,年出欄灘羊11.2萬隻,建起了915座養殖棚,佔地400多畝。”花馬池鎮深井養殖專業互助社理事長朱玉河說。

  近日,鹽池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縣2016年灘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灘羊產業發展方向、思路、總體目標和重點工作。年內投入灘羊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2000萬元,其中縣財政扶持資金1000萬元、整合項目資金1000萬元,重點扶持鹽池灘羊品牌保護宣傳、高端市場拓展、全產業鏈追溯暨標准化體系建設、物流冷鏈配送等關鍵環節。

  立足貧困地區特色和實際,產業扶貧擺在了核心位置。西吉縣的馬鈴薯、涇源縣的黃牛、隆德縣的中藥材、彭陽縣的林果……“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一村一特色”,如今很多傳統產業,在政府和社會資本扶持下,得到規模化發展。比如,固原市冷涼蔬菜直銷香港,既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從今年開始,“寧夏分3年建立10億元產業扶貧基金,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以產業帶扶貧、擴就業、促增收,因地制宜培育了一批特色優勢產業,群眾收入中80%以上都來自產業。”寧夏扶貧辦主任董玲介紹。

  新興產業 雨后冒春筍

  1997年,19歲的西吉人董成碧,帶著一幫年齡相仿的娃娃們,踏上了遠去福建莆田的務工車。“第一次發工資,大家捧著從沒見過的百元大鈔,興奮地描繪著將來回家鄉后怎麼成家、怎麼蓋房……”20年光陰,董成碧鄉音未改。一步一個腳印,最初到莆田並留下來的寧夏務工者,如今幾乎都成了當地企業裡車間班組長以上的管理者。

  現在,僅在莆田的寧夏務工人員就有8674人,全福建則有近兩萬人。董成碧的哥哥董宏碧,通過自學成為當地LCD(液晶顯示器)行業專家,后來還被莆田一家電子企業的老板挖走,幫助企業一躍進入福建LCD產業的發展前列。勞務輸出,正成為寧夏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鐵杆庄稼”。每年勞務就業穩定在60萬人次、總收入70億元,勞務收入佔貧困群眾總收入的40%以上。

  除了勞務輸出,在寧夏,更多貧困群眾正在向各類新興產業匯集。新興產業為脫貧攻堅發揮著更大作用。

  寧夏利用光熱資源豐富的優勢,把發展光伏產業與扶貧結合起來,要求企業至少按照1︰1投資光伏和扶貧產業﹔利用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的品質優勢,發展葡萄酒產業﹔利用六盤山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和農家樂鄉村游,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以旅游開發促扶貧開發……

  吳忠市紅寺堡區是寧夏最大的生態移民集中區,近年來,紅寺堡區採取“移民+合作社+企業”模式,鼓勵企業和移民利用土地流轉,發展釀酒葡萄種植產業和葡萄酒釀造產業。目前,紅寺堡區累計種植釀酒葡萄10.6萬畝,年葡萄加工能力4萬噸,種植區內移民平均每戶年收入突破1.6萬元,釀酒葡萄產業成為當地移民致富的主導產業。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9日 02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