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減災體制改革攻堅,相關中介服務清理規范完畢
去重復許可 減企業負擔(改革敢啃硬骨頭)

9月19日至20日,中國氣象局召開防雷減災體制改革推進工作分片督導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級氣象部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改革的信心與決心,扭住防雷減災體制改革關鍵環節,強力推進,確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防雷減災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防雷減災體制改革,對氣象部門來說,是一項“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的重大改革舉措。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防雷減災體制改革在全國緊鑼密鼓推進,取得顯著成效。到今年3月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以下簡稱“雷評”)等涉及防雷行政審批的所有中介服務全部清理規范完畢﹔隨著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優化,每年可使20多萬個工程項目避免重復許可,大幅縮短辦理時間,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紅頂中介”問題有效解決,徹底切斷中介服務利益關聯
雷電災害是對我國危害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長期以來,各級氣象部門加強防雷減災服務,我國雷電災害防御能力明顯提升。但是,基層防雷減災機構政事企界限不清、行政審批與技術服務主體混同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在防雷行政審批中存在“紅頂中介”弊病,與改革要求不相適應。
其中,“雷評”備受關注。所謂“雷評”,是對雷電災害可能導致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程度與范圍等進行綜合風險評估的技術服務,主要為項目選址、防雷措施、雷災事故應急等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往,按照相關規定,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人員密集場所等項目要進行“雷評”,以確保公共安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雷評”中介服務創收可觀,是地方氣象部門職工津補貼的重要來源。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總體部署,進一步做好防雷減災工作,中國氣象局黨組把防雷減災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改革,大幅度取消下放防雷行政審批事項、縮小審批范圍,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
2015年,中國氣象局主動取消“雷評”和“防雷產品測試”兩項防雷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隨后又按照國務院要求,將防雷裝置設計技術評價和新建、改建、擴建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改由氣象部門委托有關機構開展。到今年3月底,涉及防雷行政審批的所有中介服務全部清理規范完畢,“紅頂中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徹底切斷了中介服務利益關聯。
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縮短辦理時間,減輕企業負擔
今年4月,根據國務院降低准入門檻、擴大社會參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要求,中國氣象局制定下發《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全面開放防雷裝置檢測市場,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防雷技術服務,出台相關配套標准規范,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防雷減災服務市場規則。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決定》,要求減少建設工程防雷重復許可、重復監管,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政府相關部門責任。中國氣象局立即取消氣象部門對防雷專業工程設計、施工單位資質許可,主動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溝通,做好將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竣工驗收許可,整合納入建筑工程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備案的協調工作,並與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對接,細化清單、明確責任。
據測算,通過減少兩項防雷資質許可,整合防雷工程許可,以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每年可使20多萬個工程項目避免重復許可,約縮短辦理時間40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改革不僅給企業帶來了便利,而且徹底切斷了中介服務的利益關聯,鏟除了腐敗土壤。”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說。
在“簡”和“放”的同時,中國氣象局強調“接”得住、“管”得好。制定相關配套標准規范,對於下放的審批事項,調整流程,提高審批時效。對於取消的審批事項,切實轉變管理方式,修改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和標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繼續按照“放、管、服”改革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決定》,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的要求,將防雷安全放在首位,扎實做好全國雷電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努力提升防雷減災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加強與住建等行業主管部門溝通,建立工作機制,研究重大政策,協調標准規范,強化責任落實,進一步深化防雷減災體制改革,更有效地激發市場活力。
■點評
“削權割肉”換來企業活力
給企業送去“真金白銀”的減負紅包、全面開放防雷裝置檢測市場等改革舉措,意味著政府部門必須主動“削權割肉”。
防雷減災體制改革事關重大,是氣象部門“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改革貴在行動,重在落實。在許可的程序上優化,絕不意味著監管上可以放鬆。各級氣象部門要使防雷服務回歸到基礎性公益性事業的定位上來,使工作重點回歸到著力提升防雷減災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管理的正途。既要按照改革要求開放市場,鼓勵社會企事業單位參與防雷服務,又要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防雷減災服務市場規則,優化防雷減災服務市場的政策環境。
防雷減災領域的改革,可以說是本屆政府力推“放管服”改革的一個縮影。“計利當計天下利”,各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有勇於革新、動自身“蛋糕”的勇氣,“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各項改革才能順利向深水區推進,用政府減權限權和監管改革,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釋放、爆發。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3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