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設立區域黨建中心
“大黨委”聚起“大家園”

“一個黨員一面旗。”在去行政化改革過程中,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設立區域黨建中心,作為統領社區的“大黨委”,一方面調動社區黨員骨干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整合駐地單位、共建單位資源為社區服務,實現黨員學習有載體,開展活動有平台,為民服務有實招。
鎖金村街道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7萬人口中有近1600名黨員。這裡駐地單位與居民小區相間,是典型的城市老舊社區。街道辦事處主任左斌介紹,在基層社會管理創新實踐中,街道將社區內多元主體的代表納入社區“大黨委”,由下派干部擔任書記,增強運用區域化手段統籌解決社區問題的合力,取得了共建共享、多元共贏的效果。
鎖二社區黨委書記曹效仲之前擔任玄武區體育活動中心館長,他是通過“機關干部下社區”到這裡工作的。這個社區有黨員142名,退休人員佔到75%,把社區黨員的組織生活、學習教育抓起來是第一步。曹效仲介紹,每月10日是社區黨員活動日,視頻會議系統可以將現場畫面傳遞到7個社區分會場。此外,街道開通了“智慧黨建”微信公眾號,黨員日常可以通過關注公眾號獲取活動通知、學習文件等。
鎖金村街道畢竟都是30多年的老小區,基礎設施老舊,社區配套不全是普遍現象。2015年2月,南京市發文按每個社區(村)每年20萬元標准設立為民服務專項資金,主要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然而,路面坑窪不平、水杉擋了陽光、外水管破損漏水、小區沒有自行車棚……社區亟待解決的事情很多,輕重緩急怎麼定?民意摸排,少不了黨員帶頭參與。作為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問題,修剪水杉連續兩年入選鎖三社區辦實事項目,去年耗資4.2萬元,今年又花了1萬多元。“這些水杉長了幾十年,有五六層樓高,晴天遮太陽,雨天有危險。”居民李阿姨說,黨員反映了群眾心聲,修剪之后屋裡亮堂了,大家的心情也亮堂了。
“單靠社區自身的力量促進區域發展是有限的。”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區域黨建中心主任盛莉表示,解決社區的問題時常需要借助整合駐地單位和共建單位的資源。鎖金村1—1號小區有100多戶居民,院內道路年久失修,車輛行人都很不便。鎖一社區老黨員陳元坤把群眾訴求准確反映給社區,還和社區黨委書記張琪一起找施工公司,跑工程手續,最重要的是爭取資金。“工程測算下來需要8萬多元,整個社區20萬元的為民服務專項資金要辦的事情很多,得勻著用、省著花,我們就想到去小區原產權單位也是駐地單位‘化緣’。”最終,該駐地單位拿出3萬元支持小區修路,整個院子的道路整飭一新。
如今,鎖金村街道各個社區已經與駐地單位、共建單位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關系,有效提高了為社區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能力。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07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