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穩致遠 開創未來

中歐關系在中東歐這一重要樞紐和通道上揭開嶄新的交流合作篇章,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大潮中提升合作水平
歐洲大陸,中東部激蕩別樣熱情。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外,剛剛被命名的“孔子大街”“中塞友誼廣場”,讓中塞傳統友誼再添新彩。波蘭華沙瓦津基公園內的“中國大道”上,高高挂起的火紅燈籠,依然沉浸在中國貴客來訪帶來的喜慶中。6月17日至21日,習近平主席成功對塞爾維亞、波蘭進行國事訪問,推動中塞、中波關系進入新階段,不僅開啟了中國—中東歐關系發展的新篇章,更為中歐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內涵。
此次訪問,中國與塞爾維亞、波蘭關系均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今年3月,習主席訪問捷克,中國與捷克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中國最高領導人三個月兩訪中東歐,凸顯了中國對中東歐伙伴的重視,對中歐關系的重視。
中東歐是歐洲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有著深厚傳統友誼、真誠合作意願,經濟互補性強,這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提供了充沛動力和巨大空間。
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包容開放,經過4年多的發展,“16+1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已經進入成熟期和收獲期。
展開“16+1合作”的成績單,數字在增長,領域在擴大、項目在增多。2015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達56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8%。目前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50億美元,中東歐16國在中國投資超過12億美元。中國各省市已經與15個中東歐國家的155個省、州、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省州”關系。
“16+1合作”熱潮涌動,不同的地理坐標也因合作有了相同的注腳。就在習主席此次訪問中東歐國家期間,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在河北唐山舉行﹔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在中國蘇州舉行。“16+1合作”是中歐關系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完全可以為構建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作出應有貢獻。
近年來歐洲發展進程命運多舛,歐債危機、難民危機、烏克蘭危機、恐怖主義襲擾、“疑歐”主義盛行等,樁樁件件數下來,都在不同程度上侵蝕著戰后歐洲一體化的成果。
中歐是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關鍵時刻展示了伙伴應有的態度和行動。中國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樂見一個繁榮、團結、穩定的歐盟。作為全球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國積極倡導通過深度對接各自發展戰略,深化利益融合,促進共同增長。“一帶一路”建設同歐洲的發展戰略相對接,中國國際產能合作同歐洲“容克投資計劃”相對接,“16+1合作”同中歐整體合作相對接,這三大對接正在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激發中歐各層級、各領域合作活力。
回望中歐交往的歷史長河,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傳承千年不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信念綿延萬裡不絕。如今,中歐關系在中東歐這一重要樞紐和通道上揭開嶄新的交流合作篇章,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大潮中提升合作水平。
這是值得銘記的仲夏中東歐之旅,是對中國—中東歐、中歐關系行穩致遠的引領,是對合作共贏美好的未來開拓。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