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習近平出訪塞爾維亞和波蘭、烏茲別克斯坦並出席上合組織塔什干峰會>>中央廚房

塞爾維亞各界積極評價習近平主席訪問:中塞民心靈相通打開新渠道

任 彥 王 遠
2016年06月23日12:0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的歷史性訪問,連日來在塞爾維亞引起積極反響。訪問期間,雙方同意密切人文交流,擴大人員往來,以塞爾維亞中國文化中心奠基為新起點,加強文化、教育、體育、地方等領域合作。中方願支持塞孔子學院建設和漢語教學推廣,兩國還簽署了文化、旅游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塞爾維亞各界認為,習近平主席此訪為兩國人文交流搭建了廣闊平台,為兩國人民心靈相通打開了新渠道。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高亢激越的歌聲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一個景色宜人的公園裡回響。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塞爾維亞期間,第二屆中國文化節在這裡舉行,來自塞爾維亞約翰•奈斯比特大學的學生們用流利的中文齊聲合唱《大中國》。他們還演唱了中國國歌和南斯拉夫著名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綠草茵茵,彩旗飄飄,中塞兩國的歌曲在這裡匯成友誼交響樂。

本屆文化節由塞爾維亞中塞文化交流協會與諾維薩德大學孔子學院聯合舉辦。塞爾維亞中塞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郭曉在接受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採訪時說,文化節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舞蹈、書畫展、茶藝表演等,為當地民眾了解和體驗中國文化搭建了平台。

來自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市的高二學生伊娃娜•迪尼奇在文化節上跳起了歡快的新疆舞。她告訴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我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已經在諾維薩德孔子學院學習了一年漢語,聽說習近平主席要來訪問,我興奮得不得了,就請孔子學院的老師教我跳中國舞蹈。”迪尼奇認為,習近平主席此訪讓當地年輕人對中國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親近感,“我的很多同學都說,他們覺得中國不再遙遠,他們迷上了中國,想趕緊去看一看”。

在一幅題目為《中國夢》的書法作品前,諾維薩德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趙有華向觀眾解釋著這幅作品的含義:“中國夢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目的是讓中國人民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都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現場一位名叫米蘭娜的女士說:“中國夢令人向往!”

貝爾格萊德大學孔子學院塞方院長拉多薩夫•普西奇對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漢語熱”在塞爾維亞日益升溫,“就在習近平主席訪問期間,貝爾格萊德很多家長打電話詢問有沒有少兒漢語培訓班”。為滿足當地人們學習漢語的強烈要求,該學院計劃今年10月開設少兒漢語培訓班。

塞爾維亞教育、科學和技術發展部部長助理尼科拉•塔尼奇博士對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表示,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為塞中兩國文化交流又添新動力,其中中國文化中心奠基是此訪在文化領域合作的標志性成果。

訪問促成兩國在人文交流領域又結碩果,雙方願為兩國人員往來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塞爾維亞政府正在積極考慮給予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免簽証待遇,盡快研究出台相關具體政策。雙方願繼續加強在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科技、旅游、新聞出版等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拓展影視、智庫、媒體等新興領域合作。

“習近平主席此訪讓塞爾維亞人民重新發現了中國,為塞中兩國人民心靈相通打開了新渠道。”塞爾維亞記者協會主席、《政治報》總編輯莉莉亞娜•斯馬伊洛維奇女士在接受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採訪時說。該報刊登了習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文章剛刊登在網站上,就有眾多網民點擊和評論,對習近平主席關於中塞關系的精彩論述給予高度評價。

莉迪亞•瓦西耶維奇女士的兒子在杭州經營一家文化傳媒公司,致力於塞中兩國文化交流。“我的親戚朋友都羨慕我兒子的未婚妻是一位漂亮的湖南姑娘,對此我們感到特別驕傲。”她把一家三口與兒子未婚妻的合影設為了手機屏幕圖片,幸福滿滿地告訴記者:“塞爾維亞和中國親如一家!”

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容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程瑤(實習)、曾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