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天津 “科技小巨人”成為頂梁柱(調結構轉方式·天津企業創新調研行)

本報記者  朱  虹  靳  博  朱少軍
2016年06月14日02: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天津曾是不折不扣的老工業城市。第二產業一家獨大,而第二產業裡又是石化和冶金獨大。如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了這一局面。

  “2010年起,天津市委、市政府將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作為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當時金融危機影響未消,天津經濟增長的壓力仍然很大、動力仍然不足:經濟總量不高,民營經濟不發達,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天津發展靠什麼?經過深思熟慮科學決策,天津決心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這一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創新群體,把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成科技小巨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說。

  擦亮“科技小巨人”新名片

  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能用攝像頭拍出清晰的全彩色視頻?沒看錯,這就是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發布的“超星光”攝像機,作為一家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安防監控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企業,天地偉業2015年底就憑借超低照度技術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還承建了我國安防視頻監控領域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超星光”攝像機今年的銷量預計將超過10萬台。近年來,像天地偉業這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行業內居於全國前列的佼佼者、也就是“科技小巨人”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天津經濟的一張新名片。

  “十二五”期間,天津全市共籌集財政資金200億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110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全市660台套大型科研儀器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開放﹔選派400余名科技人員作為“科技特派員”進入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一批集孵化、轉化、產業化於一體的創新創業平台。截至去年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由2010年的1.25萬家增至7.18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從726家增至3400余家。科技小巨人企業逐步成長為天津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和“生力軍”。

  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天津成功實現了發展動能的有效轉換,創新成為引領天津發展的第一動力,2015年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位居全國第三,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5件,居全國前列。今年1到4月份,天津全市企業平均利潤水平是2.36%,規上工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的利潤達到了23.6%。到去年底,天津市230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90%以上是科技小巨人企業﹔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113家天津公司中,科技小巨人企業佔101家。“十二五”期間,在傳統產業下滑的背景下,天津市GDP仍保持年均12.4%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功不可沒。

  政府助力解決企業難題

  天津市區往北幾十公裡,記者來到位於寶坻區的寶淶精工。偌大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都是德國、日本和國內知名廠家的精密儀器、數控機床,門口還挂著融資租賃設備清單。寶淶精工作為一家科技小巨人企業,精密零部件產品涉及汽車、風電、航空航天等14個行業,年產值3億元。“從七八個人、隻能生產縫紉機配件的小廠發展到現在,離不開融資租賃助力。”集團董事長崔雅臣笑道。集團現在的800多台套國際先進的加工設備、數控機床和50多台套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40%通過融資租賃取得。這幾年市裡有扶持政策,補貼正好可以抵扣掉租金。

  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優勢是對市場敏感,缺點是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差。對此天津通過“一企一策”、行政審批改革、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加強制度供給,最大程度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幾年來,天津先后實施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小巨人升級版等重大工程,把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積極性激發出來,整合科技資源,引進科技人才,激發要素活力,撬動市場資金。

  今年以來,天津市還出台20條政策措施,從8個方面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運行成本,包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人工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等,為實體經濟解困助力。

  資金是企業經營發展的生命線。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輕資產、高風險的實際,天津從政策層面定調支持,到金融機構提供支撐,再到配套措施輔助補貼,出台了十余項支持政策,包括設立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科技信用貸款、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創新業務。天津先后建成22個區縣科技金融對接平台,引導建設一批種子、創業、投資、成果轉化基金,全市474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到近2300億元,其中信用貸款余額近450億元,是2012年的4倍,初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對標未來打造小巨人升級版

  印刷業是大眾眼裡的傳統行業,可科技小巨人企業——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莉卻不這麼看。在長榮印刷旗下一家企業的產品展示區,手機殼、T恤衫……每種產品都可以“私人定制”。長榮印刷2013年和台灣一家企業合作,通過建設雲印刷電子商務平台和智能化中央印廠,實現了印刷+互聯網的O2O業務模式。2015年4月試生產,當年合同訂單額就達5000多萬元,今年預計銷售額將增長2倍。

  1995年之前,長榮印刷還只是一家生產名片機設備的百人小廠,面對當時國內印刷設備行業“高端失守、低端混戰”的現狀,企業進入印后設備制造領域。2011年企業在深圳創業板上市﹔2014年,收購印刷設備領域世界第一的德國海德堡公司印后技術和資產﹔2015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企業擁有發明專利355項。李莉說,“進入下游印刷業務領域,改變了印刷行業過去在產業鏈中的被動局面,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雖然被稱作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但小並不意味著弱,而是鼓勵企業精耕細作,在細分市場上做出名堂。”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介紹。天津通過扶持上市、鼓勵創新、組織企業家“走出去”學習,著力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去年底,天津市提出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計劃到“十三五”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萬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達到5000家,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55%。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14日 09 版)

(責編: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