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堅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

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王憲魁
2016年05月10日03: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東北地區發展,前不久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東北地區振興發展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體現了黨中央對老工業基地的關懷支持和殷切希望,是促進新一輪東北全面振興的綱領性文件。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我省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黑龍江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是我們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思想武器,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遵循,是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振興目標的行動指南,是我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奪取新勝利的強大動力。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認真落實《若干意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五大規劃”,發展十大重點產業,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的全面振興新路子。

  一、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充滿內在活力新體制

  《若干意見》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治本之策,要以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黑龍江發展最大障礙是體制性短板,必須以啃硬骨頭、敢涉險灘、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做好引導增量的“加法”、化解過剩產能的“減法”、創新驅動發展的“乘法”和簡政放權的“除法”,在解決“短”上下功夫,推進改革舉措落地。抓緊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實施意見,把國有企業改制改組同化解產能過剩、淘汰“僵尸企業”結合起來,該重組的重組、該兼並的兼並、該退出的退出。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增強內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從供需兩側推進,更加注重創新供給,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深入實施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完善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實施產業轉型攻堅行動計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兩大平原”改革試驗為牽動,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實施減農藥、減化肥、減除草劑“三減”行動計劃,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黑龍江建成綠色食品生產大省、優質肉蛋奶生產大省,加速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戰略轉變。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走出一條依托重點領域改革突破帶動、體制機制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新路子。

  二、堅持創新擴量升級,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若干意見》指出,要堅持多措並舉,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黑龍江產業結構偏傳統、新興產業比重小是“短”,但發展基礎優勢明顯,關鍵是要把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作為重點,把“短”避好克好補好。我們要深入實施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堅持創新促升級、擴量調結構,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裝備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傳統產業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根基,要通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把舊的存量轉化為新的增量。新興產業是龍江發展的希望所在,要持續抓好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已有基礎的產業,對成長性好、極具發展前景的機器人、高精尖焊接、燃氣輪機、石墨和鉬產業要強力推進,爭取打造千億級大產業,形成優勢產業集群。黑龍江第三產業存在著質量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潛力巨大,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文化和旅游等產業,打造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通過產業創新升級擴量,走出一條產品向中高端延伸、結構布局合理、質量效益好的現代產業體系支撐的新路子。

  三、加快“龍江絲路帶”建設,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若干意見》指出,要主動融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努力將東北地區打造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中心樞紐。黑龍江地處偏遠不靠海是“短”,但通過“龍江絲路帶”建設,經黑龍江至俄羅斯到歐洲和日韓的3條國際經貿大通道已經打開,中俄博覽會和哈洽會作用更加凸顯,這是擴大對外開放之“長”。我們要深入實施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以暢通國際經貿大通道為牽動,發展大物流,打造大平台,集聚大產業,以大開放推動大發展。加強同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戰略對接,以“三橋一島一道一港”通道建設為突破口,推動跨境基礎設施多點對接、互聯互通,著力構建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走廊。推進同“龍江絲路帶”有關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推動對外交流合作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發展,打造全國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吸引國內外企業到龍江發展物流企業和進出口加工企業,打造跨境產業鏈和產業聚集帶,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通過“龍江絲路帶”建設,走出一條以國內區域合作為依托,以對俄開放為重點,打造面向歐美、日韓及港澳台地區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路子。

  四、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若干意見》指出,要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規劃、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我省城鎮化的短板主要體現在總體質量還不高,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城市病”比較突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必須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把城市群和城市圈作為城鎮體系發展的主體形態,加快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加強鐵路、公路、機場、水利和“三供三治”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一軸兩環一邊”的鐵路網主骨架,不斷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重點發展立縣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走出一條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布局合理、基礎服務功能配套完善、產業支撐有力、城鄉協調發展的具有龍江鮮明特色的新路子。

  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取得共享發展新成果

  《若干意見》指出,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面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點保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補齊民生這個短板。妥善安置煤城、林區等資源型城市轉型轉業職工,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業富余勞動力、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把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一號工程”,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不讓一個地區、一個少數民族、一個人掉隊。全面實施棚戶區、獨立工礦區改造,力爭到2017年完成14萬戶採煤沉陷區棚改任務,到2020年基本完成採煤沉陷區治理任務。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收入、教育、社保、醫療等問題,保障民生鏈正常運轉,確保社會和諧穩定。通過編織好穩固社會保障網,走出一條基本民生得到改善、小康民生全面實現、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的新路子。

  六、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釋放生態建設新優勢

  《若干意見》指出,生態環境也是民生,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努力使東北地區生態環境更美好。良好生態是大自然恩賜的寶貴財富,也是黑龍江多年來加強保護的結果,更是今后發展的主攻方向。我們要把生態這個“長”揚起來,依托優勢解決轉型發展之短。深入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圍繞生態旅游、健康養老、休閑度假等產業方向,圍繞綠色生態這個金字招牌招商引企上項目,利用冰天雪地資源做大做強冰雪經濟,深入挖掘江河、湖泊、濕地等水生態優勢發展濕地湖泊經濟,推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以大森林為依托發展林菌、林果、花卉苗木、林中養殖等現代林中經濟,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設“美麗龍江”。通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一條生態優勢充分發揮、綠色生態產業富省惠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子。

  (作者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10日 16 版)

(責編:王政淇、崔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