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錢杠杆 提升人元素 架設雲平台
河北 靶向治療拔窮根(打好脫貧攻堅戰)

本報石家庄5月3日電 (記者徐運平)“60平方米石頭房屋,3畝山地,200多棵核桃樹板栗樹……”4月21日,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行家峪村村民李玉如和村干部一起測量自家住宅、土地面積,清點果樹作物,與祖祖輩輩居住的太行深山老溝作最后的告別。
“政府在縣城幫咱們建新家,全家5口能住上115平方米三居室樓房,老人看病有醫院,孩子在家門口上學,多好啊!”像李玉如一樣,從4月開始,內丘縣3個貧困村363戶貧困戶在全省率先啟動易地扶貧搬遷。
太行、燕山深處,山高路遠溝深,“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河北省決定投資252億元,用兩年時間,陸續對42萬貧困人口進行易地扶貧搬遷,確保2020年讓這些貧困群眾同步邁進小康。
易地搬遷扶貧、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電商扶貧……河北省實施加快扶貧攻堅步伐10項舉措和8項專項行動,針對新時期扶貧脫貧難點,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未來5年,河北仍有310萬人口需要脫貧,任務艱巨。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河北省委主要領導的話擲地有聲。
“沒想到入股返包后,一年就告別窮光景!” 張家口市尚義縣三工地鎮王二來村村民郭金成,返包村裡20個蔬菜大棚,去年種菜收入加股金分紅,收入20萬元。王二來村去年整合財政扶貧資金500萬元,建起佔地300畝的大棚蔬菜基地,並全部配套膜下滴灌節水技術。蔬菜大棚產權屬集體所有,貧困戶每個大棚每年800元的租金返包經營,收回的租金,20%留給村集體,80%入股分紅。全村44家貧困戶通過租棚種菜、入股分紅摘掉了“貧困帽”,戶均年收入6萬多元。
河北省跳出以往扶貧財政資金使用模式,創新探索出“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合作社+農戶”六位一體的股份合作制扶貧新途徑。14家金融機構的銀行新增信貸資金重點支持股份合作制經濟發展。
產業“輸血”激發自身“造血”機能。河北省貧困地區初步形成了“縣有龍頭企業、鄉有特色產業、村有合作組織、戶有增收項目”的新格局。在產業帶動下,股份合作制企業達2000家,覆蓋全省所有貧困縣,7366個貧困村半數以上的貧困戶,成為拿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農民”。
“解決貧困問題,最終要靠‘人’這一關鍵要素。”河北省委領導表示。種養新品種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教育扶貧結對幫扶……2014年以來,河北全省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萬余人,社會機構和幫扶單位共舉辦培訓班1351期,培訓各類人員70493人次。石家庄市對太行山區的平山、贊皇等6個貧困縣、45個鄉鎮實施“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投入資金9億元,讓49035名中小學生告別深山,全部免費異地安置到城鎮新建寄宿制學校就讀,阻斷貧窮代際傳遞。
去年,河北將電商扶貧列為精准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在“雲”端架起貧困地區與市場對接的橋梁。今年,河北將全力推動“互聯網+扶貧”行動,計劃到年底,全省62個貧困縣全部創建縣級電商服務中心,736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站。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04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