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奮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展望“十三五”)

本報記者  李紅梅
2016年04月27日04: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十二場報告會4月26日在京舉行,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作了題為“”的報告。

  問:為什麼說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答: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將大幅提高,進一步激發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從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現實要求看,健康服務業具有智力密集、勞動密集、綠色低耗的優勢。要深化衛生與健康領域供給側改革,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國際衛生與健康發展趨勢看,健康已經處於人類發展的突出位置,既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全球發展議程的重要內容。要主動順應國際趨勢,積極參與全球健康發展新變革,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問:“十三五”時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面臨哪些新挑戰?

  答:一是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口的醫療、護理、康復、生活照料等健康服務需求旺盛,給醫療衛生資源和服務供給帶來巨大挑戰。二是新型城鎮化的挑戰。新型城鎮化帶來一系列健康影響因素的變化,對社會共治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流動人口規模巨大。三是疾病譜變化的挑戰。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的典型疾病,如肝炎、結核等傳統傳染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另一方面,經濟社會轉型中居民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快速變化,慢性病成為主要的健康問題。我國現有慢性病患者超過2.6億,慢性病所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的86.6%,導致的疾病負擔超過疾病總負擔的70%。四是全球化的挑戰。全球化帶來更多新發、突發傳染病威脅,對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提出新挑戰。

  問:“十二五”時期,我國衛生計生事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還面臨哪些困難與問題?

  答:一是深化醫改向縱深推進,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二是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明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三是群眾看病就醫的可及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四是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加強。

  與“十一五”末相比,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74.83歲提高到76.34歲,嬰兒死亡率由13.1‰下降到8.1‰,孕產婦死亡率由30/10萬下降到20.1/10萬,均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由35.29%下降到30%以下,為近20年來最低水平。2015年總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05.02。

  “十二五”時期,我國衛生計生事業投入力度大,發展速度快,改革成效顯著,人民群眾保障水平高。但是,與中央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面臨不少困難:一是資源總量不足、布局結構不合理尚未根本改變。優質醫療資源尤其缺乏,基層服務能力仍較薄弱。二是衛生總體投入水平偏低。2015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為5.96%,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三是深化改革還需要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公立醫院科學的補償機制、運行機制、人事薪酬制度沒有建立起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相對滯后。四是服務模式亟待轉型升級。必須有效應對新時期復雜多變的健康影響因素和多重健康問題疊加的挑戰。

  問:“十三五”時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促健康、轉模式、強保障為著力點,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發展方式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奮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問:“十三五”時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要目標有哪些?

  答: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醫療衛生法律制度進一步健全,服務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群眾健康素養明顯提升,有效控制健康危險因素、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1歲。

  問:從國家整體層面考慮,如何實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核心目標?

  答:要樹立大健康、大衛生的理念,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從行業、社會和個人3個層面統籌做好各項工作。衛生計生行業要提供面向全人群、覆蓋全周期、系統、連續、整合的健康服務,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防病治病問題。全社會要廣泛參與,強化多部門協作,使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享有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環境與人的健康和諧發展。

  問:“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行業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有哪幾項?

  答:主要任務有8項:一是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二是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三是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四是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五是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及老年健康服務﹔六是完善醫療服務體系﹔七是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八是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問:“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在哪些方面下大力氣?

  答:一是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要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實行差別化的醫保支付和價格政策,合理引導就醫流向。大力推動醫師多點執業。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使縣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0年,實現每個家庭擁有1名合格的家庭醫生(團隊)。二是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7年,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在城市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等,同步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調整好醫療服務價格,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基本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三是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構建藥品生產流通新秩序,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四是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落實社會辦醫政策,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推動社會辦醫成規模、上水平發展。推進醫養結合。

  問:“十三五”時期,如何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

  答:“十三五”時期,基本醫保參保率要穩定在95%以上。一是推進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籌資和保障水平調整機制。繼續提高基本醫保人均政府補助標准。改進個人賬戶,探索開展門診費用統籌。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動基本醫療保險與生育保險合並實施相關工作。二是進一步增強防大病、兜底線能力。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完善醫療救助制度。三是改革醫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加快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實行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六統一”。力爭到2017年,實現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問:“十三五”時期,如何貫徹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讓群眾“少得病、少得大病”?

  答:一是優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加強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繼續降低肺結核發病率,將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繼續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基本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消除瘧疾、麻風病危害。加大精神疾病防治力度,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開展職業病危害普查和防控。二是加強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促進。推進健康城市建設。開展新一輪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實現農村居民都能喝上干淨水、在家能洗澡、用上衛生廁所。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控煙立法,大力推進公共場所禁煙。三是穩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制度。全面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

  問:“十三五”時期,在完善計劃生育政策方面,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一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健全人口動態監測機制。二是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完善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全面推行網上辦事和承諾制。三是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加大對計劃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加強對失獨家庭的關愛和幫助。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問:“十三五”時期,如何做好婦幼衛生保健及老年健康服務工作?

  答:一是全面提高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全面改善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加強孕產婦與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設。二是強化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向孕產婦免費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三是努力減少出生缺陷發生。建立覆蓋城鄉,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務制度。深入開展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四是加大婦女兒童重點疾病防治力度。擴大婦女“兩癌”(宮頸癌、乳腺癌)檢查項目覆蓋范圍。加強兒童疾病防治和預防傷害。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五是發展老年健康服務。發展康復、老年病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加強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

  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還要求“看得好病、看得舒心”,為此,如何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答:一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強基層、補短板。每個縣重點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重點增加兒科醫療資源。全面實施臨床路徑。

  二是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實施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培養使用計劃,健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快培養一批全科醫生。補齊兒科、精神、老年醫學、護理、急救、康復等各類緊缺人才短板。

  三是提升健康信息服務和大數據應用能力。全面實施“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建設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到2020年,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基本覆蓋全國人口並實現信息動態更新。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四是加快醫學科技創新。啟動實施國家重大工程“健康保障工程”,實施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工程等。

  問:“十三五”時期如何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

  答:要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健全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方面“簡、便、驗、廉”的特色和優勢。

  問:“十三五”時期,在衛生與健康領域,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

  答:要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方面,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將新農合覆蓋所有農村貧困人口並實行政策傾斜。降低病殘兒童、重度殘疾人以及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實行縣域內農村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后付費的結算機制。對貧困家庭罹患食道癌、肝癌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組織開展醫療救治。另一方面,改善醫療服務能力,讓貧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建立貧困人口健康卡。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全國三級醫院與重點貧困縣縣級醫院一對一幫扶。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7日 14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