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黨建強,企業更強……”(時代先鋒)

——記江蘇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崔根良(下)

本報記者 賀廣華 姚雪青 王偉健
2016年04月27日04: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進亨通集團,最醒目的牌子,是懸挂於車間的“黨員示范崗”﹔最敬業的團隊,是“黨員責任區”。集團每年評選的各類優秀工作者,黨員佔到2/3以上﹔集團各級管理崗位,黨員佔比高達八成。

  “黨建強,企業更強……”崔根良坦承,亨通在蘇州民營企業中第一個成立企業黨委、紀委、黨校,“不圖別的,就圖約束自己,凝聚員工,做好企業。”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政治清醒、經濟清楚、生活清白”

  曾在部隊創造當年入伍、當年立功、當年入黨“奇跡”的崔根良,時隔38年,仍然牢記著指導員對他說的一番話:“今天起,你就是黨員了。黨員的標准就是,站著是面旗,倒下是標杆!”

  不忘初心,才能永葆本色。從部隊轉業置身創業大舞台,崔根良告誡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政治清醒、經濟清楚、生活清白。

  年復一年,亨通集團日益發展壯大,崔根良卻沒有“發展”出半點業余愛好。他每天都泡在單位、沉浸在工作中。平日裡,他和普通員工一樣,在食堂吃三菜一湯,加班過了飯點就自己泡面。有一次,食堂工作人員看他加班來得晚,想必餓了,便多打了幾塊紅燒肉。崔根良當場就要求把多給的肉退回,並對他說:“給公司職工打菜不能分等級,不要有‘情面菜’。”

  在人事決策上,崔根良堅持原則。無論誰打招呼進亨通工作,都要求必須到人力資源部辦理報名手續,經過核查、篩選、鑒定,才能最終決定是否錄取。曾有公司高層想讓人事部門直接錄取4名員工,崔根良發現后,立即要求退回。

  這種不搞特殊的做事風格,崔根良一直堅持著,即使是對家人也不例外。當年在車間三班倒的妹妹,因承受不了日夜顛倒的生活,找他安排個上白班的工作,崔根良也回絕了。他說,企業發展需要全體職工同甘共苦,必須“一碗水端平”。

  亨通對配套產品的需求量很大,一位親戚看中加工電纜盤能賺錢,認定崔根良定會支持,沒想到他卻說:“實在對不起,正因為你是我的親戚,亨通無法購買你的電纜盤,但若生活困難我個人可資助。”

  亨通集團現有員工1萬多人。崔根良首創黨員干部結對聯系職工制度,規定從普通黨員到支部支委,從車間主任到集團高管,每人都要結對聯系一定數量的員工,確保聯系結對全覆蓋。當家人的以身作則,成為企業凝心聚力的最大動力。

  “那些年,我們幾乎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拼”

  亨通集團設紀委、辦黨校,一些民營企業家感到不解。崔根良打了個比方:“黃沙、石子、水泥、鋼筋,沒有水,粘合不到一起,隻有用水才能把它們變成堅固的混凝土。黨建在企業裡就像水,能夠增強凝聚力,黨建就是生產力!”

  黨員陳明,是光棒研發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那些年,我們幾乎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拼……”陳明說,關鍵時刻,正是黨員帶頭堅守崗位,才保証了研發的進展順利。

  “激勵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前行的動力,是黨員的身份。”在集團做黨務工作的韋亞梅坦言,身邊的老黨員處處做模范,令她見賢思齊,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在亨通集團,年輕人爭先恐后地主動要求入黨。在韋亞梅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集團領導重視黨建工作,為黨員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內部形成了創先爭優的氛圍。黨員真正成為先進、骨干的代名詞。

  “黨員身份,是集團內部總經理、副總經理等重要職位競聘上崗的重要條件。”亨通集團黨委副書記肖耀良介紹說,亨通把黨的隊伍建設與崗位競聘制度雙向融合,推行人才雙向培養,黨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壘、小組是陣地、黨員是旗幟。

  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兩個輪子一起轉”,為企業造就了一支戰斗力強、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從建廠之初的3名黨員,逐步發展到今天1000多名黨員,黨員群體已經成為亨通最寶貴的品牌資源和核心競爭力。

  “慈善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員工做起”

  “企業和企業家的存在價值,就是要為社會創造財富,為他人創造美好生活。”崔根良說。在家鄉吳江,鄉親們常說,根良不忘本。鄉裡修路搞建設差錢,隻要村干部找上門,他總是二話不說就答應﹔地方舉辦各種公益活動,他總是擠出時間去參加……

  去年11月,崔根良代表亨通集團出席蘇州市吳江區殘聯舉辦的“助殘圓夢行動”,給家住鬆陵鎮同心村的梁秀英送去了大冰箱。在此前兩年,亨通已先后向她家捐贈了液晶電視機和洗衣機。至此,連續開展5年的“助殘圓夢行動”,為吳江困難殘疾人家庭捐贈了495台液晶電視機、410台洗衣機和227台冰箱,實現了現代家電“三大件”在吳江困難殘疾人家庭的全覆蓋。

  “慈善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員工做起。”崔根良說,做人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企業在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應該將回報社會作為一種責任。

  2012年6月,崔根良到江西出差,閑暇時走訪了革命老區的多家養老院、敬老院。“這些地方的生活設施很差,沒熱水、沒衛生間、沒有像樣的廚房,老人們生活不便、出門看病更是難上加難。”崔根良連夜打電話進行組織,工作人員幾赴贛南原中央蘇區了解和摸清情況,以最快時間拿出了扶貧方案。當年,亨通集團資助江西革命老區敬老院改造的“鶴軒安耆”項目正式啟動,用3年時間先后捐出1500萬元,改造了井岡山、興國、於都等革命老區的25所敬老院,捐贈26輛多功能救護服務車,完善了現代生活設施,受益老人3000多。

  在崔根良的感召下,亨通集團上至高管下至基層一線員工都踴躍參與公益。2011年,崔根良捐資5000萬元成立了江蘇省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亨通慈善基金會。2013年,基金會撥出專款救治了100多位雲南山區的心臟病兒童。目前,基金會公益慈善累計捐贈超4.8億元,崔根良被授予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中國十大慈善家”等榮譽稱號。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7日 10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