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灤平縣周台子村黨支部書記范振喜
讓幸福陽光溫暖村庄(最美基層干部)

![]() |
范振喜(右)與工人們一起查看新設備的運行。 |
![]() |
掃一掃 |
盡管已與血癌抗爭了24年,身患腦梗塞、干眼症等多種並發症,每天要吃十多種藥,但河北承德灤平縣周台子村黨支部書記范振喜從未停止工作——他以超乎尋常的毅力和一心為民的追求,團結帶領廣大村民,將貧窮破敗的周台子村建設成了生活富裕、村風文明的“承德第一村”,讓幸福生活的陽光溫暖了整個村庄。
為挽救村集體經濟,他忍痛收了親哥的礦點
周台子村曾是有名的“一窮二亂民心散”的后進村。1987年村集體欠外債8萬元,惡性案件時有發生。
由於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沒人願干,鎮黨委專門派了工作組到村裡協助挑選帶頭人。25歲的范振喜這年恰從部隊退伍,大伙的目光一下子就聚焦到了這個年輕、有頭腦,為人處世公道正派的小伙子身上。在黨員大會上,大家一致推選他當書記。
然而,親朋好友私下裡卻勸他早點“罷手”:“這種爛攤子,就算是神人也無力回天,你千萬別蹚這渾水。”經過復雜的思想斗爭,軍人轉業的范振喜最終仍決定挑起重擔,“再難也得試試,鄉親們這麼信任我,我不能就這樣一走了之!”
周台子村當時窮困潦倒,就連村委會也是破敗不堪。“手中沒把米,雞都叫不來”。考慮再三,范振喜認為,隻有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才有能力為老百姓辦事,黨支部也才能站住腳。
那時村裡管著幾個零散礦點,但實際上的開採經營權卻落在個人手中,採礦收入和村集體沒了關系。而范振喜的二哥范振禮恰巧是村裡的開礦大戶,一年收入有8萬元左右。范振喜思前想后,決定拿二哥“開刀”,收回礦點歸集體管理。
“別人當干部,我都能包礦。你當了個小官,竟算計到了自家人頭上。想胳膊肘往外拐,你死了這條心吧!” 范振禮一聽要收回礦點,瞬間火冒三丈……
“二哥呀,你承包礦,多掙錢,是為咱家人謀了福。可大伙現在把我推到了村支書這個位置上,我就必須為全村人謀福……”范振喜流著淚說。
為說服二哥把礦點交出,范振喜一有空就往二哥家跑。在一次次的勸說之下,面對義無反顧的弟弟,二哥范振禮最終同意交出礦點。而其他幾個礦點見范振喜秉公辦事,也都主動完善了合同,理順了承包關系。
這次收礦,對於當時的周台子村而言,可以說是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第一塊基石﹔也正是用這“第一桶金”,村裡開始栽果樹、壘大壩、翻蓋學校。一年之后,周台子村幾乎變了個模樣。
積極創業為村民謀福利,他不撈半點好處
看到了村子的起色,范振喜決定帶領村民們乘勢而上。經與班子成員反復商量,他為周台子村制定了“固農、強工、興三產”的發展思路,並先后建起了草片場、浴盆廠、燒結廠、果品加工廠,收購了原鎮辦的機制磚廠,把村裡的經濟搞得紅紅火火。
到1995年,周台子村已然走到全縣前列。但范振喜又有了新想法: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隻有建鐵選廠,才能真正把村子做大做強。可當時連借帶湊,建廠仍差70萬元。幾天后,范振喜帶領村班子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又不得已的決定:向較富裕的村民借款。
為免讓村民受損,范振喜代表班子立下軍令狀:“賠了,砸鍋賣鐵由干部還﹔賺了,是村集體的,連本帶利還給大伙兒。” 就這樣,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他們向村民按下230多個紅指印,湊齊了款,建起了廠。正是這個大膽的決定,使周台子村實現了一次極為重要的跨越。
而隨著村子的“家底兒”越來越厚,花錢卻“摳”得越來越緊。范振喜和村“兩委”班子研究制定了十幾項規章制度,做到“大事村民代表說了算,小事由理財小組監督,不瞎花群眾一分錢”。為讓財務更加公開透明,村裡由一支筆簽字改成五支筆簽字。隻要是村裡的工程,無論大小,村“兩委”班子的親戚一律不允許沾邊……
村裡雖有十幾億元的集體資產,范振喜的福利卻與普通村民一樣。他妻子是家庭婦女,兒子在外地工作,親屬沒一人在村辦企業和村班子工作。按照灤平縣1995年出台的有關規定,這些年他應得的“提成”可達上百萬元,可范振喜一分都沒要,全部歸了村集體。
范振喜常說:“我是黨員,又是村裡的當家人,必須走得正,行得端。”20多年來,他沒在村裡報銷過一分錢醫藥費,外出也不領補助,每年還主動交納汽油費、電話費、陪餐費。
不顧血癌術后虛弱,他連夜冒雨步行搶修設備
1991年秋天,范振喜到遼寧海城考察浴盆廠項目,接觸了化學原料菱鎂土。回到住處后,他便發起了高燒,且越是用藥,越是感到渾身無力、氣短發虛,人也日漸消瘦。家屬察覺情況不對勁,陪著范振喜到縣醫院檢查,醫生眉頭緊鎖,建議他趕緊去北京的大醫院。一路折騰之后,換來的卻是誰也沒想到的結果:血癌!
范振喜其實並不怕死。在部隊時,軍械庫曾突然著火,他眼都沒眨,帶著兩名戰士就沖進了隨時可能爆炸的軍械庫。這一次,他卻心如刀絞:“我不能就這樣死了!周台子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啊!”
1992年底,范振喜到北京一所醫院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術后的各種並發症使他迷迷糊糊地在死亡線上掙扎了4個多月才終於脫險。
出院時,醫生囑咐:“一定要靜養兩至三年,喝無菌水,吃無菌飯,否則還會危及生命。”當時身子十分虛弱的范振喜聽進了醫生的話。幾個月后,他在家卻怎麼也待不下去了,堅持要重返工作崗位。媳婦拗不過他,一個人在家直掉淚……
重返崗位的范振喜越發感到時間的珍貴。在組建村裡的第一個鐵選廠時,他白天在工地盯著,晚上回家輸液,有時甚至一邊輸液一邊與班子成員議事。每次到機械廠定購設備,他都是早晨四五點鐘出發,晚上十一二點回來。
一次,廠裡機器壞了,范振喜連夜帶人趕往唐山礦山設備機械廠。就在距廠區十幾公裡時,車子壞了。為了盡快趕到廠裡,他下車開始步行,半路下起了雨,他就冒雨疾行。
由於他身體虛弱,雨一淋便發起了高燒,等硬挺到機械廠時,人已恍恍惚惚。當時機械廠的廠長深受感動:“你把命都豁出去了,我接觸過上百家企業,沒有像你這樣敬業的。就沖你這點,今后你們有啥事,隻要來個電話,我們就破例送貨上門!”
范振喜為鐵選廠爭取了生產時間,使廠裡減少了損失。憑著這股勁,廠子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盈利並收回投資,從村民處借的70萬元連本帶息還給了村民。這在當時鐵精粉市場委靡的情況下,是一個驚人的奇跡。
這些年,周台子村的變化越來越大。村裡先后建設了新民居、水上公園、中心廣場、老年公寓,還新修了標准化的環村公路。如今,全村 600多戶村民全部住進了紅頂洋樓。
范振喜卻沒打算就此退休。由於血癌的並發症,他的衣兜裡總裝著10多種藥。“盡管我是個病秧子,但隻要活一天,我就要為百姓奮斗一天。”范振喜說。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7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