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雲南省委書記李紀恆談老區脫貧攻堅

干部“脫皮”換群眾脫貧(現場)

本報記者  張  帆  楊文明
2016年04月25日03: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要將脫貧大事當“家事”,把貧困農戶當“家人”,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裡去,動真情、真扶貧、扶真貧,用干部“脫皮”換群眾脫貧。

  

  “展板看得多了,先去群眾家裡看看。”日前,在威信縣雙河苗族彝族鄉楠木村岩桑坳村民小組困難群眾郭家發家中,雲南省委書記李紀恆仔細詢問:家裡有幾口人?收入靠啥?建新房的錢都從哪裡來?

  4月13日至16日,李紀恆帶領調研組在烏蒙山區奔波千余公裡,深入昭通市威信、鎮雄、彝良革命老區進行專題調研,指導老區脫貧攻堅工作,要求採取超常規舉措,推動資源要素向老區優先集聚,民生政策向老區優先覆蓋,重大項目向老區優先布局,使老區面貌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老區脫貧,離不開產業發展。考察彝良縣原生態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時,李紀恆說,要走“公司+基地+農戶”“能人+農民”的發展模式,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和能人發展產業,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同時提示,扶貧產業培育要注重長短結合,既發展一些短平快的種植養殖項目,也要發展管長遠的產業項目。

  有基層干部反映,少數地區扶貧工作存在“干部熱、群眾冷,干部忙、群眾等”現象。李紀恆分析,在脫貧攻堅中特別是項目的實施中,必須讓群眾享有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農民群眾明白自己是受益主體、建設主體,也是貸款還款主體,要防止‘歪嘴和尚念歪經’。”

  “革命老區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魂,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就不是完整的全面小康。”李紀恆強調,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駐村工作隊員要將脫貧大事當“家事”,把貧困農戶當“家人”,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裡去,動真情、真扶貧、扶真貧,用干部“脫皮”換群眾脫貧。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5日 11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