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精准扶貧有力度 開拓思路出實招

內蒙古 農牧民吃上“旅游飯”

2016年04月11日02: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呼和浩特4月10日電  (記者汪波)“我們專程來採摘和品嘗農家飯,這裡的飯菜沒有佐料味兒,特別香!”頭一次來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東壕賴村做客,游客劉瑩瑩很是滿意。水果大棚裡,眾人正在採摘火龍果﹔不遠處的農家小酒館裡,飄來殺豬菜、莜面魚魚、窩窩等原汁原味地方美食的香味。

  依托青山綠水,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水磨村建起景觀連廊、登山步道、汽車營地等,引來游人盡情玩耍……

  2015年起,內蒙古自治區探索“旅游+扶貧”模式,在全面准確掌握區情及貧困人口規模、分布、就業渠道、收入來源、幫扶需求等情況基礎上,提出用好山好水做名片,用吃喝玩樂等旅游服務敲開農牧民致富門,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正轉化成扶貧富民的新動力。

  呼和浩特市在有條件的農村,建成集生態、旅游、觀光、度假為一體的農家山庄,辦起生態種栽園餐廳,農牧民錢袋子鼓了起來﹔通遼市充分挖掘特有的蒙餐文化和手工技藝,發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藝品,幫農牧民手中的農副產品增產擴銷﹔錫林郭勒盟出台扶持政策,累計投入近10億元扶持旅游發展,建設農村牧區旅游公路35條,對新開辦的“牧人之家”提供2.8億元小額貸款,解決了資金短缺和周轉困難等燃眉之急。

  內蒙古還積極引進公司開發項目,支持旅游開發示范戶,加大鄉村旅游精准扶貧力度。有“瀚海明珠”“塞外水鄉”之稱的翁牛特旗,是距離京津最近的沙漠、草原、湖泊觀光旅游區,自然資源獨具特色。翁牛特旗先后引入北京道亨集團和北京寶恆投資有限公司,開發打造玉龍沙湖和燈籠河兩大景區,通過發展旅游帶動百姓致富。2015年,玉龍沙湖景區接待游客25萬人次。

  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新農村,是自治區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全區相繼在447個村推出“特色旅游村”、“特色家庭旅游線”和“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培養鄉村旅游接待戶4200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帶動農牧民就業13萬人,其中有近10萬為貧困人口。2015年全區接待游客268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8億元,旅游脫貧3.2萬人。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11日 01 版)
(責編: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