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用一年,做一生難忘的事(志願服務進行時)

本報記者  申  琳
2015年12月08日03: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生難忘的事情”,對於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佟京達來說,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在雲南省寧洱縣支教的這一年,成為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段青春記憶。

  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作為團中央、教育部組織實施的扶貧接力計劃示范項目的一支普通團隊,在雲南寧洱、四川沐川等地的學校傳授知識、投身公益、播撒希望,年輕的身影定格成西部一道青春風景。

  計算機專業的佟京達,擔任寧洱鎮一中初一年級的計算機老師。面對眾多來自農村、對計算機一無所知的學生,他從計算機的基本構成開始講起,一點點啟發著學生們的興趣。一年下來,孩子們學會了文字排版、圖片處理……甚至有的孩子將來想要從事IT行業。佟京達還主動請纓輔導初三年級的化學課。他讓家人將自己中學時的化學課筆記寄到寧洱,幫助同學們整理化學知識點。一年下來,這個班化學成績在90分以上的學生由原來的7人增加到22人。

  不長的土石跑道、簡易的水泥籃球場……在寧洱鎮一中簡陋的操場上,解瑞濤和他的隊員們認真上著壘球課。工程管理專業的解瑞濤,充分發揮自己壘球運動員的專長,在寧洱鎮一中組建了一支初中生軟式壘球隊,成為雲南省第一支初中生軟式壘球隊,並成功申報了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學校。經解瑞濤多方聯系,在南京工業大學老師和愛心企業的幫助下,寧洱鎮一中獲贈價值3萬多元的壘球設備。如今,學校壘球隊已由最初的11人發展到20多人。

  教書,更要育人。寧洱鎮一中135班的楊惠珍同學,因為家境貧困,平時不喜歡與同學交流。佟京達了解她的情況后,細心鼓勵楊惠珍同學。放下包袱的楊惠珍成績突飛猛進,最終拿到了重點中學普洱市一中的錄取通知書。

  2013年,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首期成員、黨員雷祖亮發現,900多名學生的寧洱鎮一中,團員僅有80多人。在她的積極推動下,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共青團教育活動,很多學生增強了對團的認識,紛紛遞交入團申請書。2014年五四青年節,學校為200多名學生舉行了熱烈的入團儀式。

  西部的貧困,激發起支教團成員的公益意識。南工大首任研究生支教團團長黃鑫,在支教期間發起“放飛微心願、實現微夢想”公益活動,幫助寧洱鎮一中的10多個學生完成了微心願,江蘇團省委書記萬聞華也參與其中。在研究生支教團的推動下,南京工業大學團委啟動了“牽手夢想、青春共進”計劃,全校164個團支部積極響應,定點幫扶寧洱鎮一中困難學生。經過認真評審,100個團支部與寧洱鎮一中100名困難學生實現了結對幫扶。

  在研究生支教團的多方爭取下,社會各界2013年為寧洱縣同心鎮那柯裡村用水困難群眾援建了10口希望水窖,如今滿窖清水讓這裡的群眾如飲甘泉。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08日 10 版)
(責編:袁勃、崔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