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池:干部扶貧 “走讀”變“住讀”(打好扶貧攻堅戰)
“干部住進貧困戶,貼近貧困、感受貧困、解決貧困。”為從根本上解決干部幫扶漂浮、脫貧脫節的頑疾,甘肅省華池縣組織了一支由4名縣級干部、50名科級干部、26名第一書記、56名大學生村官組成的扶貧駐村隊,每年至少要220天居住在幫扶戶家中。目前,華池縣的貧困村裡,村村有駐點、戶戶有干部。
干部“住戶”總動員
“根據我的身體條件,住戶干部幫助我養了羊,還在房子旁邊安裝了護欄。”齊庄子村村民高啟飛,兒女在外工作,他本人患有白內障,隻能在家裡活動。住戶干部今年幫助他收割了玉米,還將通過“聯村聯戶”貸款幫助他擴大養殖,讓他增加收入。
“住在農戶家裡,干部知道百姓需要什麼,會什麼技術,生活上有什麼困難,這樣才能夠真正精准扶貧。”村官黃萬剛住戶已經兩個多月了,他告訴記者,村裡有人想養羊,干部就提供技術和銷路﹔有人想種大棚,干部就請專業人員進行培訓。由於每個貧困村和貧困戶的需求都不一樣,干部住在農民家的目的,就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通過貧困戶感興趣的和村帶頭人所推薦的項目,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找到一個脫貧的方法,並幫助他們實現。
先摸底,對村情戶情做到“一口清”“一本賬”﹔再建卡,細致到每一戶的養殖數量、種植面積﹔然后幫扶,確定脫貧時間和項目,每戶至少由一名干部引領,不脫貧不脫鉤。縣委組織部與督查考核局依據干部在幫扶過程中的政策宣傳、民意反映、基礎建設、金融扶持等方面的表現,每年評定“星級服務隊”和“五好干部”,由受幫扶的群眾進行監督,提高干部扶貧的積極性。
“輸血”帶上瞄准鏡
為了准確全面掌握信息,華池縣對所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詳細情況進行了大規模調查,累計入村入戶1萬多人次,走訪7000余戶,組織召開座談會35場次,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大數據”。按照“戶主申請、村民小組提名、村民代表評議、村委會審查、鄉鎮政府審核、縣扶貧辦復核、縣政府審批”的程序,由群眾全程監督,貧困戶從最貧到一般先后排列,做到7283戶貧困戶每戶都有卡,每村都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市上有大數據平台。
“數據明確、有的放矢,是脫貧不脫靶最精准的方法。”華池縣縣長辛少波介紹說,通過調查評估,縣裡針對56個貧困村的不同情況匯總了《華池縣貧困村精准扶貧項目需求清單》。近3年來,華池縣各項建設突飛猛進。截至今年,全縣僅公路建設裡程就達到698.445公裡,比前30年公路建設總和還多,目前已實現公路村村通。
為了抓落實,縣委縣政府還要求相關鄉鎮與14個部門負責人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分解任務、靠實責任、明確時限。並根據貧困村實際,計劃2015年脫貧2個鄉、18個村,共8600人﹔2016年脫貧2個鄉、15個村,共6400人﹔2017年脫貧3個鄉、15個村,共5000人。到2017年底,剩余貧困村8個、貧困人口8170人,貧困面降低到7.14%,實現基本脫貧。
黨員帶頭聚民心
“南梁精神”源於華池。革命老區的人有一股誓不低頭、迎難而上的精神。悅樂鎮鴨窪村由黨員帶頭種植溫棚,效益顯現后,扶貧干部按照村民需求進行再推廣。2014年,鴨窪村人均收入達到了5800多元。
“精准扶貧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機械把農民的地平整了,連收割機都能開進去。”鴨窪村支書溫養釗說,“脫貧后,鄉親們心情好、心氣高,去年村兩委還組織了一場農民運動會,氣氛可熱烈啦!還通過村民投票,選出了五好家庭。現在,很多人都在爭當五好、敬老模范,村裡的風氣越來越好。”
為了擴大扶貧的聯系范圍,華池縣由政府牽頭,動員非公企業也參與到聯村聯戶、精准扶貧的隊伍中來。以林鎮鄉張岔村為例,6名企業家與6戶村民進行一對一幫扶。除基礎設施的修建外,還為家中子女提供就業、項目指導等支持。
2015年,華池縣干部駐村入戶共派駐干部1269人次,培訓農民205場次,輸轉勞務8986人次,協調落實基礎建設、產業開發項目265個,投入資金1.6億元,排查化解矛盾糾紛428起。
“以前是群眾找干部,現在是干部找群眾。”華池縣喬河鄉黨委書記郭麗麗說,如今的華池縣,干部群眾打成一片,共謀發展致富路徑,“按需扶貧”讓農村發生了變化,讓群眾感受到了實惠。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4日 1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