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聆聽“中國好聲音”  點贊“發展新理念”

峰會“診脈”全球經濟 中國貢獻不可或缺(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15年11月21日04: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隨著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即G20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即APEC峰會)接連登場,全世界都將目光聚焦在了中國。專家分析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各自為戰”的傳統發展模式已無法支撐新的增長。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卻在轉型升級中不斷迸發出新的潛力和活力,中國所提出的國際經濟合作的頂層框架有望成為持續增長的“發動機”。

  兩大峰會的“中國好聲音”

  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了其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3.1%和3.6%。這一數字比今年7月時的預測值各調低了0.2個百分點。對此,很多人都不禁會問:世界經濟到底怎麼了?

  “究其根本,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同時,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這些因素導致世界經濟整體動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其表象是增長乏力、失業率上升、債務高企、貿易和投資低迷、實體經濟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等一系列問題。”在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作出了深刻剖析。

  在隨后的APEC峰會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為亞太經濟突破發展瓶頸開出了“堅持推進改革創新”、“堅持構建開放型經濟”、“堅持落實發展議程”、“堅持推進互聯互通”4劑藥方。

  在澳大利亞大洋黃金公司首席執行官米克看來,習主席演講中強調的開放型經濟、可持續發展等議題都向世界發出了積極信號。“在他的演講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把重點放在推動全球環境管理,以及承諾致力於可持續發展。這些對未來的中國和世界而言都非常重要。”米克說。

  專家認為,習主席的發言切中當前全球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要害”,是兩大峰會中寶貴的“中國好聲音”,中國的主張體現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將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及促進國際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起到積極作用。

  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

  “盡管中國經濟自身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超過30%,特別是‘降速提質’讓外界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后的貢獻充滿期待。與此同時,中國在拉動世界經濟的過程中有理念、更有實際措施。例如國際產能合作、‘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發展銀行、亞太自貿區、絲路基金等等,都符合其他經濟體的切身利益,因此才能引起美、英、法、德、韓等多國的共鳴。”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在解讀習近平備受關注的“峰會之旅”時對本報記者分析。

  沈驥如進一步指出,整個發展中經濟體的拉動作用要佔50%,而發展中經濟體現在也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最缺乏的就是基礎設施投資,如果把各方產能和資源的優勢結合起來進行合作,那麼發展中經濟體的下行壓力就會大大減輕,而中國恰恰可以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對於習近平主席在APEC會議上提出的4點建議,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認為,它們彼此之間是一個相輔相成、內外聯動的關系:加強宏觀協調,是構建外部大環境﹔推動改革創新,是重塑經濟增長的內部決定性因素﹔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激發國際貿易活力,是為了以需求帶動生產力進步,為改革創新提供正向激勵﹔可持續發展與公平包容,則是為了避免發展中不協調、不公平問題造成過大的社會代價,以便讓全世界都能分享生產力進步的紅利。

  “中國方案”的互利共贏屬性也讓不少海外學者為之“點贊”。菲律賓德拉薩大學國際問題專家黑德林表示,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到了“一帶一路”建設及積極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些倡議非常專業,加入其中對菲律賓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黑德林呼吁,菲律賓不應該因為和中國的海洋爭端而回避這些倡議,菲律賓應當抓住機遇,盡快加入亞投行。

  備受期待的“中國元素”

  從G20峰會到APEC峰會,從博鰲亞洲論壇到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一場場國際頂級峰會不斷地讓世界聚焦中國,而2016年G20峰會將在杭州舉辦更是讓海內外各界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的“中國元素”充滿了期待。

  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世界經濟項目主任多梅尼科·隆巴迪表示,期待明年的G20杭州峰會繼續關注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希望在杭州峰會上更加關注G20集團內部中等收入國家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

  芬蘭國際商務研究專家丹·斯坦伯格評論指出,二十國集團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佔世界經濟的90%、貿易的80%、人口的66%以及所有化石燃料排放的84%。世界需要經濟增長和發展,中國將是完成這個任務的最主要的驅動力。

  巴基斯坦《黎明報》則報道稱,中國早已是全球關注的焦點,而未來一年內中國可以期待更多來自國際的目光。該報預計,G20角色將給予中國增強自己作為全球外交、政治參與者和經濟領袖聲譽的重要契機,如果北京出牌正確,G20主席國身份可以大大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塑造一個積極、負責任的全球領導者角色。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各自為戰、獨善其身,大家是休戚與共的關系。APEC會議、G20峰會、達沃斯年會、博鰲論壇這些國際頂級峰會為各國的領導人、企業家和決策者們交流看法、協調政策、對接戰略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多元化平台。未來中國應該持續利用好這些平台,從國際政治經濟規則的適應者逐步轉變為倡議者和建設者。”沈驥如建議。

  

  鏈接:

  經濟界的4個頂級峰會

  ■ G20峰會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於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G8)的財政部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12個重要經濟體組成。二十國集團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個主權國家以及歐盟。

  該組織成立的宗旨是為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 世界經濟論壇

  世界經濟論壇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為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總部位於瑞士的日內瓦。1971年,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克勞斯·施瓦布創建了“歐洲管理論壇”,1987年“歐洲管理論壇”轉變為現在的“世界經濟論壇”。由於論壇在瑞士小鎮達沃斯首次舉辦,所以日后也稱其為“達沃斯論壇”或“達沃斯年會”。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論壇目前也分為“冬季達沃斯”和“夏季達沃斯”。其中,后者是由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和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共同提議設立,自2007年開始在中國大連和天津輪流舉辦,目的是為“全球成長型公司”創造一個可以共同規劃未來工商業發展遠景。因其與每年年初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年會相輔相成,所以也被譽為“夏季達沃斯論壇”。

  ■ APEC會議

  APEC是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英文名“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首字母縮寫,簡稱亞太經合組織。該組織成立於1989年,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區域性經濟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分別是: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中國台北、泰國、美國和越南等。

  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會議通常就有關經濟問題發表交換看法,形成的領導人宣言是指導亞太經合組織各項工作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 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論壇由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於1998年倡議,並於2001年2月27日正式宣告成立。中國海南博鰲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自2002年開始,論壇每年定期在博鰲召開年會,目前發起國為28個,囊括了亞洲主要經濟體。

  博鰲亞洲論壇的宗旨是立足亞洲,面向世界,促進和深化本地區內和本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台。

  (王俊嶺整理)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