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作有力支撐,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
共建“一帶一路” 各地積極行動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布后,國家發改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指導、支持和配合地方開展相關工作,統籌做好地方實施方案銜接。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銜接工作已基本完成,正陸續出台。
找定位抓重點
協同有序推進整體工作
定位准,推進穩。“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后,各地結合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出地方定位。
視線望向沿海。福建表示,要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經貿合作的前沿平台、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廣東提出,作為經濟發展領先省份,要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重要引擎作用。江蘇、浙江、山東、上海、海南等省市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目光移至內陸。向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優勢,積極促進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向北,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等省區圍繞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推動國家向北開放﹔向南,雲南借助連接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廣西、貴州、西藏等積極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合作平台,推進孟中印緬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北京、天津、河北、沿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也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有機結合。
各地還結合地方特色,將經濟、產業、人文等基礎資源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統籌結合,明確重點任務。新疆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提出以能源、交通、通信等三大通道為主線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山東依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快構建“一線串聯、六廊展開,雙核帶動、多點支撐”的空間格局﹔湖南以“長沙等五大增長極+長株潭等四大區域板塊+重要交通干線放射狀對接”的空間布局全面對接“一帶一路”。
多領域共推進
發揮重大項目帶動作用
各地高度重視重大項目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帶動作用,一批重大項目取得早期收獲。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方向的互聯通道初步建成。重慶、四川、新疆、內蒙古、河南、湖北、浙江等地有序推進中歐班列建設﹔福建推進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廣東啟動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園區項目﹔遼寧積極與蒙古國合作提供便捷出海口﹔陝西全力打造“西安國際中轉樞紐港”﹔廣西、雲南推進中國—東盟信息交流中心建設。
產業投資方面,產能合作進程加快,跨境電子商務建設積極推進。遼寧優先推動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重點裝備和建設標准“走出去”﹔江西圍繞產業創新升級,推進與意大利輕小型民用直升機合作生產項目﹔安徽海螺集團在東南亞印尼、緬甸等國投資水泥項目已達11個,投資額超40億美元﹔浙江省加快推進中國(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
經貿合作方面,跨境經濟合作區穩步發展,“一帶一路”自貿區網絡建設進程加快。廣東、四川、陝西、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借力廣交會、高交會、西博會、中蒙博覽會等展會活動平台擴展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福建舉辦首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實現沿線主要國家和地區全覆蓋﹔雲南推進河口、磨憨跨境經濟合作區以及老撾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建設﹔黑龍江引導國內相關企業赴俄建設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山東、吉林借助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契機,推動中韓產業合作示范區等項目建設。
能源資源合作方面,一批重點能源資源合作項目啟動建設。江蘇積極推進塔爾煤田工業園等中巴經濟走廊能源規劃優先實施項目建設。吉林省長吉圖集團進口俄羅斯戰略能源儲備中心進行一期施工。
金融合作方面,“一帶一路”建設投融資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人民幣跨境使用加快推進。廣東推動在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國開展跨境人民幣貿易項目﹔江蘇推進昆山試驗區、蘇州工業園區跨境人民幣創新試點業務﹔黑龍江實施盧布現鈔使用試點、沿邊開發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等先行先試措施。
人文合作方面,交流平台進一步完善,交流合作成果不斷涌現。甘肅通過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展會平台將國內外游客引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黃金段”﹔山東推動沿線國家高校設立孔子學院﹔福建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生態環境方面,重點區域生態合作進展順利,綠色絲綢之路共識逐步形成。新疆構建覆蓋中亞的生態系統野外觀測與研究網絡﹔雲南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濕地保護與能力建設﹔貴州成功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
制定系統舉措
凝聚各方力量保駕護航
“一帶一路”建設輻射地域廣、涉及領域寬,各地積極制定系統舉措,為“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
加強政策支持。上海等省區市分別籌建企業走出去綜合信息服務及宣傳平台、企業海外聯絡平台,從信息引導、項目管理、風險防控、語言人才等方面為企業赴境外投資牽線搭橋﹔江西等地有針對性地制定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做好對外投資實施方案,提出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合作的一攬子保障措施﹔湖北等地加強政府部門間協同,為企業境外投資項目提供一站式審批服務。
完善金融服務。福建、江蘇、江西等地分別籌建地方“一帶一路”基金、海上絲綢之路產業投資基金、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走出去產業投資基金﹔廣西制定了地方絲路基金設立和運營方案,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杆效應,對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給予資金補助、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扶持。各地均積極推動銀企合作,新疆、浙江等聯合國家開發銀行、中信保等金融機構共同舉辦金融機構與企業對接會,為企業量身定制多元化、個性化金融解決方案。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0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