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一體化進展良好
——訪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執行主任博拉爾德

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執行主任艾倫·博拉爾德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未來仍任重道遠。
目前,《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研究報告的起草小組已經確立,各方就框架結構和章節內容已經達成一致,並完成了章節分工。博拉爾德說:“研究報告初稿可能在明年2月完成,然后在2016年底前向領導人提交最終報告及可行的建議。”
博拉爾德表示,亞太地區有多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推進,這些協定之間不會發生沖突。他認為,亞太經合組織可以發揮兩種作用:一是把所有經濟圈整合,保証它們朝著明智的方向發展﹔二是作為一個孵化器,讓各個經濟體在亞太經合組織中嘗試和實踐其倡議。
“亞太自貿區的意義就在於將目前亞太地區的各個自貿區整合起來。”博拉爾德說,為了保証不同的自貿協定相互兼容,所有自貿協定都應該與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兼容,而且必須保持透明度,“亞太經合組織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個項目,就是與正在談判的貿易協定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從而搜集和比對各個自貿協定的信息,以確保它們之間不會有沖突”。
博拉爾德坦言,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些亞太經合組織的長期倡議,如茂物目標已經誕生了20多年,但進展未完全達到預期。茂物目標提出,亞太經合組織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分別在2010年和2020年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2010年的目標沒有完全達到,我們希望在2020年看到更多進展。”博拉爾德表示,“制造業領域的關稅減免已經取得巨大進步,邊境口岸也有了更多貿易便利化措施,但是在農業貿易和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面,還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
博拉爾德指出,必須在新的全球經濟形勢下看待自貿協定。過去幾年,世界貿易流動大幅放緩,全球經濟增速下滑。“我們仍然在探尋這意味著什麼,新常態到底是什麼。盡管中國和其他經濟體的制造業增長不如過去,但其服務業取得較好發展,國內消費需求擴大。此外,互聯網經濟也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他說,“我們希望看到亞太區域內更多的貨物貿易增長,也希望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在去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強調提高區域互聯互通,積極推動並制定了《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2015—2025)》。”
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博拉爾德說:“我們不用驚訝,中國政府從幾年前就開始說中國經濟處在轉折點,不能再僅僅依賴廉價勞動力發展經濟。”他說,中國經濟正朝著以服務為導向轉型,中國也意識到要走出國門,過去一年中國大量的對外投資就是例証。
(本報馬尼拉11月10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11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