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隴縣推行“十小警務”服務基層
工作做到地頭 群眾喜上心頭(深化改革的基層創新)
警務室民警給村留守兒童輔導功課。 |
掃描二維碼 |
“感謝民警老魏,他幫助我家走出了困境,也給我的孩子帶來了希望。”這是陝西寶雞市隴縣東興村3組李明(化名)的母親常說的一句話。然而正是老魏把她的兒子親手“送”進了看守所。
2013年9月,17歲的李明交友不慎參與到一起團伙犯罪案件中,被公安機關網上追逃。李明的父親因病無法干農活且需長期服藥,家庭特別困難。
東興村警務室民警老魏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到李家幫忙干農活,反復化解李明父母的思想“疙瘩”。2015年初,李明最終在父母勸說下返鄉自首,被從輕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一個月。
這是隴縣公安大力推行“十小警務”的一個縮影。
安裝小探頭 發動小袖標
隴縣位於陝甘寧三省交界處,外出務工人員佔全縣人口的1/3以上。村子裡大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過境人員既多又雜,入室盜竊、詐騙等案件頻發。針對本地治安情況,隴縣公安局2012年初試行“八小警務”,后又發展成“十小警務”——“調處小矛盾、建立小卡片、適時小提醒、踐行小承諾、定期小研判、落實小幫扶、安裝小探頭、發動小袖標、推廣小喇叭、技能小培訓”,緊盯農村(社區)警務室這個點,全力面向群眾做好基層工作。
舉措雖小,實效不小。以“小袖標”“小探頭”為例,隴縣廣泛動員環衛工人、離退休老干部和鄉村留守老人組成千余人的“紅袖標”服務隊,又在案件多發村落和公共復雜場所安裝小探頭2172個,實現了對特殊區域、時段和動向的全面覆蓋。
矛盾不出村 民警化心結
隴縣曾是省內出名的信訪大縣。“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現象滋生蔓延,牽扯了大部分警力。從小處入手,隴縣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了由民警牽頭,包村干部、村組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駐村法官、司法工作人員參與的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將社區村組中的小矛盾及時化解在村頭、地頭和炕頭。僅2015年以來,全縣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0余起。
2013年12月,隴縣城關鎮老人孫歲俊在家中滑倒摔傷,后來發現是樓上漏水所致。兩家人為責任問題、醫療費問題爭吵不斷,鄰居變成了仇人。了解這一情況后,城關派出所東城社區警務室民警黨志維多次登門做思想工作,在小區樓長、東城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勸說、見証下,雙方最終達成並很快履行了協議,歷時近兩年的鄰裡糾紛終於得到化解。
重啟小喇叭 用心促和諧
隴縣把消失多年的小喇叭重新用起來,不定期向村民播放警情通報和防盜、防騙常識和技巧。方式雖“土”,內容卻很實在,夏季游泳安全、臘月防火安全、電話及短信詐騙案件常見類型等等,都和村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很受大家歡迎。
“十小警務”實施以來,各警務室逐步改變了“有室無人、人不出室”的局面,真正把警務工作做到了群眾的村頭、炕頭、手頭和心頭,民警對轄區村、組、戶、人的熟悉程度,以及警民關系的和諧程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10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