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新經貿合作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本報赴新加坡特派記者 俞懿春 丁子
2015年11月04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與新加坡正在繪制深化經貿合作的美好藍圖。從開拓兩國經濟合作新模式的蘇州工業園,到依托環保概念拔地而起的天津生態城,再到即將啟動的聚焦中國西部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經貿合作始終與兩國各自發展戰略緊密對接。在金融領域,中新合作也走在區域國家前沿,為人民幣國際化和企業“聯合走出去”搭建了重要平台。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新兩國的經貿合作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與時俱進 實現共贏

  2008年簽署的中新自由貿易協定是中國與亞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為2010年正式建成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打下了堅實基礎。“中新經濟合作模式的發展,又促使兩國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談判的腳步加快,從而使兩國共同利益最大化,加強雙邊合作的紐帶。”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告訴本報記者。

  中新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據新方統計,中國連續7年為新加坡對外投資第一大目的國,並連續兩年為其第一大貿易伙伴。據中方統計,新加坡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和第四大對外投資目的國,2015年前5個月新加坡仍然保持該排名。

  在全球貿易形勢仍然嚴峻背景下,中新雙邊貿易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今年前5個月,中新雙邊貿易增長5%。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中,新加坡對華投資佔沿線國家對華投資總額的81.74%,中國對新投資佔中國對沿線國家投資總額的35.21%。“中國擁有資金和先進技術,而新加坡在建設環境友好型項目方面享有聲譽,新加坡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實現共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周孫銘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中新之間已經建立三個副總理級的雙邊合作機制以及7個地方合作機制。中新兩國將開啟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以現代互聯互通、現代服務經濟為主題,契合了當今世界經濟產業發展新方向,將為域內互聯互通合作提供新機遇。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原政務部長、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公司首任總裁曾士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新兩國的政府間合作項目,體現出兩國合作關系“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征,適應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與挑戰。

  “中新關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是世界上大國和小國形成的密切合作、互惠互利的關系。習主席對新加坡的訪問,將從具體層面促進兩國關系邁上新的台階。”曾士生說。

  金融合作 不斷深化

  人民幣業務是中新金融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2009年正式啟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201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指定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為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僅用時一年,新加坡就超越倫敦成為僅次於香港的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

  新加坡最大的金屬貿易商萊佛金屬有限公司80%以上的業務來自中國。該公司財務副經理卞海闊幾乎每周都要往工行新加坡分行跑三趟。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紅利,他有著最切身的感受。“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避免了匯率風險,很多中國國內的生意伙伴都願意在價格上有所讓步,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們的業務拓展。”卞海闊告訴本報記者。今年10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正式上線,卞海闊通過工行新加坡分行辦理了亞洲地區首筆CIPS系統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向中國境內生意伙伴支付了3500萬人民幣的貿易款項。

  中新不斷增長的跨境貿易與投資,正驅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人民幣作為商業貨幣和結算貨幣。2014年,新加坡與中國境內發生跨境人民幣結算收付達1.1萬億元,佔全部海外市場的11.1%﹔人民幣資金池不斷增大,截至今年6月末,新加坡人民幣存款已增至3220億元。

  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總經理張偉武對本報記者表示:“新加坡清算行業務量的增長,也體現出新加坡作為重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不斷鞏固,這得益於中新兩國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以及兩國在人民幣領域合作開展的多項探索創新。另一方面,新加坡清算行業務量的增長,也是全力踐行國家戰略、不斷加強自身競爭力的成果。”

  記者從新加坡金融監管局了解到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離岸人民幣債券,即“獅城債”的發行總額達到近500億元。在投資領域,截至今年9月28日,新加坡本地19家機構已經獲批287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

  “新中在人民幣業務方面的牢固合作,反過來又促進了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新加坡金融監管局發言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啟動,我們相信,更多的跨國企業和亞洲企業將會在與中國企業交易時使用人民幣,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未來發展 空間廣闊

  “與許多東盟國家一樣,新加坡在經濟上越來越需要中國。新加坡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從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倡議中受益。”周孫銘說。依托中新雙邊經貿合作的良好基礎,發揮新加坡貿易、航運、金融中心優勢,把新加坡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已經成為中新兩國政府和工商界的廣泛共識。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將給新加坡帶來發展機遇。新加坡憑借天然良港的地理優勢,作為全球的物流中心、通信中心和航空中心,可以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新加坡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有著獨特優勢和角色。截至2014年,在新加坡投資的中國企業有5200多家,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共有140家。去年5月,中國企業阿裡巴巴入股新加坡郵政,成為第二大股東,並聯手擴展電子商務通道。絲綢之路從陸地擴展到海上,更已擴展到電子商務及網絡平台。

  新加坡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全德健告訴本報記者,中新未來合作空間廣闊,一方面,新加坡可以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中國在網絡服務業、網絡金融業等許多領域的發展水平領先,值得新加坡學習、借鑒,並輻射到區域其他國家。

  中國經濟已進入產業結構迅速調整的轉型期。楊榮文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將迎來更高質量發展,“中國國內消費在拉動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決心,將為發展中國家樹立榜樣﹔中國的城鎮化以及向服務型經濟轉變,已成為不可抵抗的長期發展趨勢﹔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很深的戰略意義和歷史影響。這一切都將為新加坡帶來新的巨大機遇。”

  (本報新加坡11月2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03日 10 版)

(責編:潘婧瑤、盛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