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干部入企服務 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青海 讓好政策落地生根

本報西寧8月14日電 (記者張志鋒)如何有效解決政策“隻到膝蓋不落地”,是各地全面深化改革、走好經濟新常態普遍面臨的問題。今年春天,青海在全省開展“萬名干部入企服務活動”,幫助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各級干部深入企業一線,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力度,穩增長、調結構、轉作風各項措施落地生根。
為切實把政策“送下去、講明白”,讓企業“摸得著、用得上、得實惠”,今年4月,青海召開促進市場主體發展大會,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的意見》,並決定組織萬名干部入企服務。青海省委認為,組織這個活動,就是要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地,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尤其是實體經濟企業健康成長。隨后,青海出台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的措施:整合和新增扶持資金,去年取消、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24項,今年又取消和停征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僅保留兩項。近日,又理出20多個部門、單位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這一切都是為企業“清路障、設路標”,放管結合,促進市場主體的活力競相迸發。
入企服務關鍵在“入”。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500多名省直單位干部、4400多名地區干部深入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和大部分重點小微企業,幫企業渡難關、拓市場、促轉型。入企服務的重點是幫助企業穩定生產經營,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活動開展幾個月來,初步取得效果。今年二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位居西北地區第二。其中6月份增長8.8%,工業經濟企穩回升。
入企服務的各級領導干部注意發揮“領而導之”的作用,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著力點,引導企業把穩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求創新與破瓶頸相結合,攻難關與上高端相結合,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鋰電產業是青海的“王牌”,全國七成的鋰電池原料在青海。入企服務工作組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屬於政府協調的問題,推動企業調結構、上水平。泰豐先行鋰能科技鋰電池材料產能年底可望達到1300噸,產能大大提升。金屬鎂一體化項目12個多種資源聯產裝置即將試產,將促進我國鎂工業整體升級。1至6月份,青海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產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2%、23.7%、17.1%﹔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25.9%,這些都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支撐。
落實好政策,須得強作風。省政府強調,“萬名干部入企服務”,一定要用強有力的工作作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裡”。入企服務的干部踐行“三嚴三實”,一竿子到底,層層解難題。省經信委還成立了“馬上就辦”辦公室。活動中,企業提出2000多個問題,目前九成得到解決。干部入企服務也得到鍛煉,治好了一些干部的“機關病”“懶散症”,增強了主動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很多企業反映,干部上門服務,帶來了及時雨。隨著簡政放權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3.4萬戶,平均每天新增185戶。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5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