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連續2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西藏:打通經濟發展的“天路”(輝煌50年·大美新西藏)

2015年08月12日04: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拉薩8月11日電 (記者王漢超、韓俊杰、陳沸宇、汪志球)2014年的冬天,對拉薩市民來說是有史以來最暖和的冬季——全城用上了天然氣取暖,更重要的是,整個冬天沒有拉閘限電。

拉薩有著6個月的嚴冬,晚上最低氣溫零下16攝氏度。以往取暖靠燒牛糞、木柴,黑煙滾滾。更要命的是,冬天是水電枯水季,生產生活搶電,動不動拉閘限電。但在這個冬天,天然氣取代了牛糞爐,整個冬天電力沒有出現缺口,無一次拉閘,夏天電力富余,還鼓勵用電!

一方面,青藏直流接入藏中電網,還進行增容,緩解了冬春供電緊張。同時旁多水利樞紐的投入運轉,確保藏木水電站首台機組在冬季的雅魯藏布江上持續發電。

出拉薩,經曲水,沿著雅魯藏布江東下,300公裡看到藏木電站的水壩。雅魯藏布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在國境內水能理論蘊藏量超11000萬千瓦。藏木是雅江干流的第一座水電站,西藏的水電工程由此從10萬跨至50萬千瓦級,西藏水電大開發的序幕徐徐拉開。為建造這座大壩,水電人首次在高原冬季施工,用電熱毯呵護剛澆筑的混凝土。

感受最深的,是下游17公裡的加查縣。加查縣委書記貢覺多吉2007年調到加查工作時,所謂的縣城隻有條不足百米的路,全縣兩個水龍頭,冬天幾乎沒有電,手機成了廢品。電站建設拉動了小城發展,短短幾年加查已建成“兩橫四縱一環”城鎮框架,縣城人口從2000增至1.5萬。上游的華新水泥不再因冬天少電關門停產。要知道,多少重大項目建設離不開水泥!

沿交通線,拉薩到林芝的鐵路正在夜以繼日施工,隧道在大山深處突進,橋梁要跨過大江深谷﹔青藏鐵路已從拉薩延伸到日喀則,接下來要到樟木、亞東口岸,要經阿裡通往新疆﹔拉薩林芝間的高等級公路一期已建成,二期將翻越米拉山口……

還有墨脫!順雅江而下,眾山深處,人們冒著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毀、雪崩和地震等等災害,打通中國最后一個縣的公路。意味著什麼?1200元一噸的水泥,150元一隻的雞回歸了正常價格,香蕉熟了不是喂豬,而是賣出山外,網購消費一年增長了317%!

墨脫的變化濃縮了西藏一個時代的跨越發展。2006年,青藏鐵路如同接通了雪域的生命線,旅游人數呈現井噴,迅速成為西藏的支柱產業,全區每3人中就有1人直接或間接被帶動就業。西藏有全世界公認最好的水源,得益於鐵路運輸,天然飲用水產量激增,2014年翻番,突破30萬噸。而全區年可開採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那將是千億以上的產值。

“西藏經濟發展連續2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相比1965年自治區成立之初,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近300倍。”西藏自治區負責人介紹說。

雪域高原在奔跑,在跨越,在用全部身心融入世界,擁抱時代。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2日 01 版)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