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電影《地道戰》原型村——河北正定高平村

庄稼漢打退日軍5次圍剿(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本報記者  魏  薇  楊  柳
2015年08月11日04: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周保全老人在抗戰勝利70周年橫幅上簽名。
  本報記者 魏 薇攝

  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容

  “埋好地雷,端好槍。你鑽地道,我上房。制高點,堵街牆。構成一片火力網,別看我們是庄稼漢,打得鬼子不敢再進我村庄。”70余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編自唱了這首地道戰歌,歌詞正是他們英勇抗擊日偽軍的真實寫照。50余年前,同樣是這個村庄給了八一電影制片廠導演任旭東靈感,創作出了影響幾代人的經典電影《地道戰》。

  由於地處冀中到冀西和晉察冀邊區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頑強作戰,從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偽軍五次大規模圍剿高平。其中,出動200人以上2次,300人以上1次,500人以上1次,千人以上1次。但這個英雄的村庄,始終屹立不倒。50余民兵利用地道掩護,斃敵400余人,以致當時日偽軍中流傳著“要送命,上高平”的說法。

  盡管戰功赫赫,這個《地道戰》電影原型村卻鮮為人知。近日,記者來到高平村,找尋民兵們英勇戰斗的歷史。

  (一)

  “地上一個高平村,地下一個高平村”。70余年前,這個有著一百余裡長地道的村庄,曾讓敵人聞風喪膽。原抗日村長周保全今年91歲,是村中唯一在世的老兵,完整參與了五次反圍剿戰斗。

  “抗戰歷史絕對不能被遺忘。”周保全跟記者講述了這段崢嶸歲月。從1937年秋天開始,日偽軍在高平村西二裡的韓家樓、六裡的同下村等地建據點、設炮樓、修公路。殘暴的日寇瘋狂推行所謂“掃蕩政策”“蠶食政策”“三光政策”“強化治安政策”。

  1938年,高平村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杆。男的參軍參戰,女的做軍衣、軍鞋,照料傷員,兒童站崗放哨,傳遞情報。1942年2月,高平村建立了自己的武裝——抗日民兵游擊隊,共產黨員劉傻子擔任了民兵中隊長。高平民兵積極配合野戰軍、地方軍和鄰村民兵主動出擊展開破襲戰,日夜到正定、新樂、京漢鐵路、正靈公路和周圍據點割電線、斷橋梁。

  同時,受地窖藏身的啟發,高平村人民開始挖地道對付日偽軍。在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裡,共挖了深5米,高1.4米,寬1米的地道總長約100多裡,挖土約十幾萬立方米。周保全介紹,當時村內地道分為主干線和支線,每十戶有一個地道口,每個口都有一名骨干民兵把守,地道內有翻口,能夠“防水、防毒、防煙”,每隔十丈遠留一通氣眼,地道口和通氣眼都很隱蔽,大都設在碾盤下、炕洞裡、牲口槽下、井內、鍋灶內、夾壁牆內。為了監視敵人、打擊敵人,在十字街口、村口、老母廟等地方的房上修筑了高房工事。房內有夾壁牆、黑屋、地堡,牆壁有展望孔、槍眼。村沿有圍牆,村內大小街口都修上了“之”字形的街壘。

  “下面有地道,上面到處是地雷,打得敵人根本進不了村!”周保全說。

  (二)

  最漂亮的一仗發生在1945年5月4日。日偽軍對高平村發動了第五次大圍剿,1600余日偽軍,攜帶輕重機槍120多挺,山炮、小鋼炮10多門和大批毒瓦斯,包圍村庄,企圖一舉搗毀地道,制服高平。

  高平民兵對敵人偷襲早有察覺,及時部署了戰斗力量,將全村劃為5個戰區,每個戰區配備民兵十余人。其中劉傻子負責第二戰區,周保全負責第五戰區。當日拂曉,東北口執勤民兵最先發現敵人並及時發出信號,全村民兵迅速進入戰斗崗位,男女老幼立刻鑽進地道。上級剛發了數目不少的手榴彈,敵人來了,這些手榴彈正好派上用場。

  面對敵人的猛烈進攻,位於村東北口的劉傻子帶領民兵站在房頂制高點用手榴彈痛擊敵人。守在村西口的周保全帶領民兵利用屋頂工事用土炮轟擊敵人,敵人發現目標后,集中強大火力向他們掃射。和周保全一起的民兵王六合被擊中頭部,當場犧牲。周保全和其他民兵撤出屋頂工事,誘敵深入到雷區,炸死炸傷敵人數十名。

  當天下午三四點鐘,戰斗基本結束。敵人匆匆逃竄至村外后,用鋼炮向村中進行炮擊。當時,正在街上救護傷員的劉傻子被彈片炸傷,后因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年僅29歲。這一戰,高平民兵打死日偽軍59人,其中指揮官4人,炸毀大車7輛。

  據《地道戰》劇組人員回憶,電影中高家庄這個村名就是源自高平村,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就是劉傻子。高傳寶喊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准放空槍”,就是劉傻子的原話。但由於高平地道已於1963年被洪水沖毀,不具備拍攝條件,《地道戰》的外景拍攝是在冉庄、李庄和唐庄完成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戰功赫赫的高平村鮮為人知。

  (三)

  “現在僅存的這600米地道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用水泥加固的。”現高平村村支書周余柱告訴記者,村委會門前小廣場東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就是地道入口。

  正定農民作家劉福海,出於對地道戰的興趣以及對高平民兵的敬佩,十年來走遍檔案館、黨史辦、圖書館、舊書攤,讓他震撼的是,除了作戰頑強,高平村還有自己的村級兵工廠。一心抗日的幾個鐵匠,靠著爐子、鉗子和銼子,反復試驗,不僅造成了決槍,還利用舊井錐筒制成了能打五六裡遠的小土炮。在抗戰期間,共制造小土炮6門,槍榴彈3支,決槍60支,步槍2支,擼子槍5支,子彈4000余發和大量的地雷、手榴彈。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高平地道戰的歷史,周余柱和鄉親們正在規劃建設一座新的紀念館,並打算將兵工廠遺址、劉傻子故居以及地道遺址重新修繕。“不能讓高平地道戰的光輝歷史在我們這一代斷檔,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做好保護工作!”周余柱說。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1日 09 版)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