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區)一級是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支部書記就是黨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
浙江:點贊千名好支書(深度關注)

![]() |
制圖:張芳曼 |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去年以來,浙江省委在全省集中推選宣傳“千名好支書”,1000多名百姓喜愛的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走進人們視野,宣傳“好支書”、學習“好支書”、爭當“好支書”蔚然成風。“好支書”現象正成為浙江一道獨特的風景。
時代呼喚更多“好支書”
“村(社區)黨組織是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處於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黨支部書記是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黨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說起好支書,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充滿感情。他認為,村(社區)基層黨組織能不能真正成為領導核心,關鍵是選好配強黨組織書記。
近年來,浙江省委堅持落實“四個走遍”制度:省委書記帶頭走遍所有縣(市、區),市委書記任期內走遍所有鄉鎮,縣委書記走遍所有行政村,鄉鎮黨委書記走遍所有自然村和貧困戶。即便如此,市、縣、鄉黨委書記要走遍所有農戶也不現實,最經常性地聯系每家每戶,還得靠村干部。
更何況,農村基層建設任務繁重。比如“五水共治”,許多黑河、臭河、垃圾河在農村,農村污水、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艱巨任務,首先落在村一級﹔“三改一拆”最主要、最艱巨的戰場也在基層﹔勞動力大量外出,農村人口變老了,農民想法變多了、要求變高了……農村治理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基層黨支部肩負的責任著實不輕。
去年以來,浙江先后總結宣傳了杭蘭英、俞復玲、勞光榮等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典型。“一花獨放不是春”,經夏寶龍提議,全省開展集中推選“千名好支書”活動。“希望培養出成千上萬個杭蘭英、俞復玲、勞光榮。浙江有2.8萬多個行政村、4000多個社區基層黨組織,如果每個支書都很強,每個基層黨組織都建設成堅強的戰斗堡壘,黨的旗幟在每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那麼執政基礎就能堅如磐石,什麼樣的困難和險阻都能戰勝。”夏寶龍如是說。
“好支書”都有好口碑
千名好支書怎麼評出來?得有標尺來丈量。為此,浙江劃出5條“杠杠”:一是干事創業有思路﹔二是村務管理有規矩﹔三是服務群眾有感情﹔四是帶領隊伍有辦法﹔五是廉潔公道有口碑。
這5條標准,都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最重要的就是百姓喜愛。“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些好支書把群眾需求放在第一位,堅持‘群眾想什麼,就干什麼’,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以自己的擔當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稱道。”省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陳美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雖是女支書,但她巾幗不讓須眉。2004年成為桐廬縣合村鄉嶺源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后,她帶領全村人“靠山吃山”,形成了山核桃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原先貧窮落后的山村,一躍成為當地第一個農民人均收入超萬元的村。 數據可喜,過程卻異常艱辛。村民們看到,為了開山種樹,女書記像個“女漢子”似的沒日沒夜在山上墾荒。1997年,該村山核桃總面積僅1200畝,2014年達到了7000余畝,山核桃產量連年提高,年產值由過去的150萬元左右,提高到300萬元以上。樹種上后就是修路。陳美英一次又一次地找鄉賢、跑部門,多方籌集資金。而今,十多條簡易公路蜿蜒出山。現在說起陳美英,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要金要銀不如要一個好支書!”
在浙江,不少村支書任職都在10年以上。武義縣三港鄉曳源聯合黨支部書記李良村擔任村支書41年,是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這麼多年,李良村修路造廁,帶著村民致富,到現在美麗鄉村建設,把小村建得山清水秀。41年裡,每次選舉,他都高票當選。村民們說:“有老李這樣的好支書,是我們的幸運!”
“他是我們的貼心人!他24小時不關機,有了事隨時能找錢書記!”村民們這樣評價余姚市泗門鎮謝家路村黨委書記錢建康。的確,除了整修通村道路,改造自來水管網,錢建康還管鄰裡矛盾、家庭糾紛……這樣的村支書,哪個不歡迎?
有了這批好帶頭人,浙江城鄉統籌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如今來浙江農村走一走,滿眼青山綠水,風景宜人﹔再到群眾中間轉一轉,大家對村干部的滿意度非常高。“這幾年的年底投票,群眾對村干部好評都達99%。”來自諸暨市楓源村的“好支書”宣均江說。
在浙江,很多村的村支書都是連選連任,一任就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原因很簡單:老百姓就是不肯讓他們退下來。
“好支書”現象蔚成風景
浙江這次選出千名好支書,凸現出這個群體的領頭羊意義,“好支書”現象,不再是一個個單獨“盆景”,而已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在浙江,省市縣媒體紛紛開辟專題、專欄,聯動報道“好支書”,把報道“好支書”作為踐行“走轉改”的實際行動。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會還在全省新聞工作者中開展“走近好支書,講述好故事”主題報道活動。
點贊“千名好支書”,更要學習“千名好支書”。評選出來的好支書,正在成為各地基層干部的標杆:
在寧波,“俞復玲名師工作室”已經運行一年,帶出首批10名學員,培養了更多俞復玲式的好干部﹔在紹興,好支書典型事跡上了各村的文化長廊﹔在溫州,好支書的故事在報紙電台連載宣傳﹔杭州市富陽區組織好支書手把手地向軟弱落后村黨組織書記、村后備干部傳授經驗,編印《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事跡選編》,組織開展好支書先進事跡巡回宣講160余次﹔永康市則通過座談交流、專題討論、巡回演講,唱響“好支書”事跡,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嘉興秀洲區王江涇鎮總結推廣好支書計興榮探索出來的經驗,推行“一聯三會”黨員聯戶工作機制,做到“一名黨員一座橋,一個支部一張網”,借助這套機制,全鎮完成新一輪農民建房規劃,集聚2453戶,清理一戶多宅755戶,去年實現“清三河”三年任務一年完成……如今到浙江,隻要看過千名好支書所在的村庄,就會真正領悟那句話:一名好支書、一方幸福村。
“好支書是一筆財富、一個品牌、一個標杆、一面鏡子,他們的奮斗精神、為民情懷、治理之道、扎實作風飽含著向上的力量,他們的好故事是‘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鮮活教材,廣大黨員干部都應向他們學習,爭當百姓喜愛的好黨員、好干部。”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廖國勛說。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1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