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小城寫大愛
——記“東方之星”客輪翻沉事件救援中的監利人

![]() |
|
災難不期而至。
6月1日夜,載有454人的“東方之星”客輪在長江湖北監利段翻沉,成為中國內河航運史上空前的大災難,罹難人數442人,僅12人生還。
“救人第一!這是我們的第一反應。”監利縣縣長黃鎮說,“當時,也顧不了什麼管轄權的問題,既然事發監利,救援和善后,我們就是第一責任人!”6月2日凌晨1時許,他與縣裡的同志一起,頂著暴風雨,搭上巡邏船在長江上緊急搜尋,1小時40分后,終於在江面上看到了翻過來的船底。
緊接著,一支支救援力量從四面八方馳援現場:湖北省和荊州市的黨員干部趕來了,海事、救撈、醫療等各方面力量趕來了,公安、消防、武警、解放軍也趕來了……在黨中央國務院直接領導下,一場規模空前的水上大救援迅速展開。監利縣一位干部說,事發之后的40個小時,很多人就沒睡過覺!
隨著遇難者人數的迅速增加,小城監利籠罩在濃重的悲傷之中。痛到極點,愛由痛生,從監利的普通群眾到機關干部,從8省市前方工作組到監利縣的家屬接待人員……一場全民自發參與的愛心行動也迅速展開,痛你所痛,大愛涌動。
自覺自願 自發組織
“遠方客人請節哀”
“監利的玉沙路口,有位環衛工人,每天都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遠方客人請節哀’,令過往車輛和行人,無不為之動容。吃飯、洗衣等硬是‘被免費’的事,我們都親歷過。”6月25日,上海市政府“東方之星”翻沉事件前方工作組回訪監利時,他們深情地回憶道。
自6月2日起,監利縣民眾自發的救援力量迅速集結,全城動員救災扶困、支援救援部隊、服務遇難者家屬,演繹了一場全民參與的愛心接力。
6月2日凌晨5點,在事發水域附近的容城鎮,三閭新村的20多個村民頂著暴風雨,在一片漆黑中來回搜尋,直至部隊抵達。其間,他們還找了4台電鋸,把堵塞交通的樹枝鋸斷拖走。三閭新村由被“九八”大洪水沖毀的12個自然村組建,這次大難,村裡近3000人參加了各種救援和愛心幫扶活動。
無需登高一呼,也沒周密組織,全憑自覺自願,監利的志願者隊伍迅速壯大。幾乎一夜之間,監利滿城飄動黃絲帶,隻要外地口音乘客上車,就免費送至目的地。6月3日到12日,全縣300多輛出租車和3100多輛私家車加入黃絲帶行動。一些在外做生意的監利籍老板,開著外地牌照的私家車,加入黃絲帶匯成的暖流之中。
飯店、理發店、水果攤、網吧、小商鋪……危難時刻,監利市民紛紛站出來,為救援官兵和遇難者家屬提供免費服務:容城鎮馬鋪村的馬先文和村民們一起,開著三輪車將蔬菜送到家屬安置點﹔經營干洗店的潘莉和表妹熊繼紅一起,開車到家屬們居住的多家賓館上門免費洗衣﹔監利步行街上的一家攝影店,免費為遇難者打印照片……
災難善后期間,恰逢高考,監利500多位考生家長毅然退掉了陪考休息的房間,最大限度地把房源讓給遇難者的家屬們住。
細心耐心 真情撫慰
“您的親人就是我們的親人”
6月3日,遇難者家屬開始往監利匯聚,全縣1600多名干部,組成183支工作隊,按照每位乘客家屬至少配備1名工作人員對口接待的標准,24小時為家屬提供食宿、醫療、交通和精神撫慰等服務。危難時期的朝夕相處,讓不少家屬與工作人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失去親人的傷痛,讓每一位家屬都心緒難平。起初,面對接待人員的關心和問候,一些家屬並不接受。“我是來找我媽的,不用你照顧!我現在要到現場!”根據安排,監利縣國稅局干部劉美珍和同事對口接待一位遇難者的9名家屬。第一次與家屬見面時,對方對她並不信任。
劉美珍清楚,家屬既悲痛又焦慮,對外人態度冷淡可以理解。她湊上前去,輕聲解釋:“現場還在緊張救援,道路不通暢,但隻要有機會,我就帶你們去江邊吊唁。”小到買蚊香和洗發水,大到安排吊唁和DNA比對,劉美珍鞍前馬后,用一片真心換來了家屬的真情。
6月2日下午,朱紅美被成功救出后緊急送醫,監利人民醫院41歲的平文君成為她的主管護士,每天為她擦洗清潔,陪她聊天。朱紅美漸漸對平文君有了依賴感,一天突然拉住平文君的手說:“你給我當干女兒吧。”老人出院后,要平文君陪著一起住﹔老伴遺體火化后,讓平文君一起去領骨灰﹔該回南京了,老人也堅持讓平文君去家裡坐坐。
給逝者以尊嚴,給生者以安慰。從搜救到DNA比對,從遺物清理到殯儀入殮,工作人員周全考慮,悉心服務。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遇難者遺體損傷,湖北省軍區戰士在進入沉船搜救時格外小心,採取手抱、托舉等方式。當戰士們發現一位遇難者的胳膊夾在兩張床之間時,並沒有拽拉,而是使盡力氣分別把兩張床抬起來,然后輕輕抽出。
“此次DNA檢驗時間之緊迫、難度之巨大是我職業生涯之最。”公安部專家組組長、刑偵專家閔建雄如是說。根據慣例,為一起刑事案件出具DNA檢驗結果一般需要5天時間。而在此次沉船事件中,10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僅用11天時間就完成了442名遇難者的個體識別工作。
“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為遇難者服務。”在監利縣容城殯儀館,從武昌殯儀館抽調來的入殮師蔡冬梅說,因為遺體在水中泡得時間太長,在入殮時需要用毛巾或者紗布蘸著消毒水輕輕地擦,防止造成二次傷害。武昌殯儀館90后收殮師丁爽用自己的體溫給遇難者遺體加溫,讓軀體復原﹔青山殯儀館收殮師陳萍和3名同事為遇難的3歲小女孩擦洗身軀、細心梳辮等感人的細節,令人動容。
在洪湖市殯儀館,有家屬按照家鄉風俗要求在凌晨4點鐘之前火化,工作人員在凌晨3點鐘就開始工作,滿足了遇難者家屬的意願。
點滴溫暖 愛由痛生
“我們細心一點,家屬們的心裡就會好受一點”
“東方之星”乘客家屬涉及的8個省(市),都成立了前方工作組,在監利縣開展工作,監利縣為每個省(市)配備了1至2名副縣級干部,作為聯絡員和秘書,大家不分你我,不分職位高低,不分白天黑夜,幾乎是全天候的工作。按照“愛心、細心、耐心和將心比心”的要求,努力讓逝者得到充分尊重,讓生者得到最大慰藉。
8省(市)前方工作組的省市領導同志,都直接面對遇難者家屬。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直接搭上乘客家屬的車輛,與大家一塊進城,並與部分家屬同住一個飯店。
監利縣政協副主席朱姝是天津市政府前方工作組的聯絡員,她說,天津有位特殊的備受媒體關注的罹難者家屬,這次大難中痛失多位親人,負責對口接待他們的大垸農場,特意選派了幾位心細的女同志日夜陪護,這位女家屬還是因為悲痛過度暈倒了,她們立即把她送到醫院。日常生活中,更是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這位家屬始終不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但是,待親人的后事全部處理完后,主動提出,想接受監利電視台的採訪,要表達一下對監利的感激之情。
6月7日是“頭七”,天津的乘客家屬在天津工作組所在的錦江酒店,布置了肅穆的靈堂,集體祭奠遇難者。在得知遇難者家屬有記錄下這次集體悼念活動刻盤的想法后,朱姝主動請來電視台的記者全程錄制,最后為每位家屬刻制了一張光盤。
江蘇常州前方工作組的陸敏表示,“我們細心一點,家屬們心裡就會好受一點。” 無論前方后方,無論8省市前方工作組,還是監利縣接待組,都給家屬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愛心細心耐心,在無邊彌漫的悲痛中,給家屬們以點滴的溫暖,也換來了家屬們的真心相待。
在監利縣章華小學,江蘇無錫的遇難者嚴彩珍家屬,將別人募捐給她母親治病的8萬元現金,捐給了監利的4名留守兒童﹔在監利福利院,上海遇難者家屬張士青,為“也給當地的老人盡點心”,捐贈1萬元﹔福州市委、市政府向監利縣特殊學校提供援建資金100萬元,上海市政府以支援革命老區建設的名義,向監利捐資1000萬元。
“監利是我母親遇難的地方,但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地方,我希望能夠到監利投資,這樣就能經常來祭拜母親。”6月7日,遇難者家屬趙暉對前來看望的監利縣招商局工作人員說,未來企業獲得的利潤,將全部留在監利設立兒童基金會。
“我們在這裡失去一位親人,希望再找到一位親人。”6月10日,上海遇難者親屬王軼鐳告訴記者,監利處處給人以溫暖,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捐助一位當地貧困生。
大災大難,大悲大痛。監利人在災難發生后沒日沒夜,大苦大勞,小城書寫真誠大愛。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13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