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司法改革駛上快車道

——全面深化改革新進展之三

本報記者 徐雋
2015年07月07日03: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誰來代表受害群眾維權?國有資產流失、公共利益受損,誰來追究行政機關不作為責任?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組建了公益訴訟“國家隊”。

  這是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的一個縮影。從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決定,到中央深改小組通過方案,再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授權,人們看到了決策的高度、改革的力度、落實的速度。全面依法治國開局之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平均每個月都有一項司改措施出台,司法改革駛上了快車道。

  接力試點,堅決徹底除頑疾

  一年前的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此后,一場中央頂層設計、地方試點探索的司法體制改革在上海、廣東、吉林、湖北、海南、青海、貴州等7個試點省市迅速展開。

  今年初,海南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全部完成,法官檢察官比例控制在政法專項編制的39%,渡過了員額制改革的激流險灘。

  《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及20余項配套制度規定歷經34稿,近日終於公布,入額法官提薪43%,薪酬將與專業化的等級相匹配,擺脫了以往與行政級別挂鉤的薪酬制度。

  一個月前,廣東省高院下發了《廣東省健全審判權運行機制完善審判責任制改革試點方案》,開出了“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法官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錯案如何追責,一目了然。

  湖北省從今年起,首先實現省以下法院檢察院財物由省級統一管理。開前門、堵后門,保障更充足,管理更嚴格,徹底實現了收支兩條線,堵住了基層辦案“創收”的資金流入渠道。

  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中央確立的司法體制改革的四項基礎性、制度性措施在試點省份一一破題。

  在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凝聚共識的基礎上,近日,中央又確定了山西等11個省份開展第二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

  接力試點,發揮了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

  貼近群眾,釋放更多“獲得感”

  5月4日,是實行立案登記制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大成律師事務所的趙律師一早來到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今天確實非常順利,不到半個小時,手續就全辦完了。”趙律師特意將幾天前就准備好的一個案件推遲到4日才來立案,就是為了體驗立案登記制帶來的變化。

  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討論決定,從今年5月1日起,全國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兩個多月來,全國法院登記立案秩序井然,案件入口更加暢通,案件總量增幅接近三成,當場立案率超過九成。長期以來困擾人民群眾行使訴訟權的“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

  1月28日,經過3個月緊張籌備,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在深圳正式揭牌。深圳市民迎來了家門口的“最高法”,也感到了司法便民、利民的強烈信號。

  根據今年出台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人民陪審員的學歷要求從大專以上降低到高中以上文化學歷,一系列根治“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現象的措施保障著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推進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

  不久前,中央深改小組通過《關於完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制度的意見》《關於招錄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的意見》《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每一項改革都是群眾期盼、措施務實、前景可期。

  在7月召開的全國高院院長會上,“互聯網+司法”成為主題,通過信息化建設,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數據庫,當事人不僅可以從網上了解案件審判執行流程,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參與司法拍賣、收看庭審直播、運用視頻信訪……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體制改革始終不渝的目標。司法改革始終瞄准這一目標,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凝聚共識,讓改革駛向縱深

  從中央到地方,司法體制改革蹄疾步穩、有序推進。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6次會議中,5次涉及司法改革。各地黨委也將涉及司法體制改革的任務全部納入當地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實踐証明,堅持黨的領導,是司法體制改革攻堅克難的根本保障。

  凝聚共識,才能共同推動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在採訪中,記者感到,基層法官檢察官的辦案環境大大改善了。“過去上級領導打個招呼,不得不考慮他的意見。但司法責任制要求終身追責,又讓人很為難。今年3月,中央出台了《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這個規定是我們辦案人員的尚方寶劍,對於排除干擾、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意義。”

  海南省律師協會會長廖暉深有同感:“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法院檢察院內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外部環境也應該跟上。比如,打官司別再找領導批條子了,媒體報道案件要更謹慎了。隻有全社會法治意識提高,形成支持司法改革的合力,改革才會取得最后的成功。”

  可以看到,以實現公平正義為最終目標,以群眾滿意度為評判標准,隻爭朝夕,知難而進,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司法體制改革正加快推向全國、駛向縱深。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7日 01 版)

(責編:耿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