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靶向治療 不搞走馬觀花
精准扶貧的更大功夫怎麼下(四個切實怎樣落實(上))

核心閱讀
日前,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扶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上下更大功夫。他提出了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准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和切實加強基層組織的具體要求。如何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下一步扶貧工作如何做到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可持續?
話語拾零
識別扶貧對象如何避免走馬觀花?
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
如何建立貧困縣退出機制?
要對貧困縣“摘帽不摘政策”,鼓勵早脫貧,形成“早脫帽子早有好處,不脫帽子還有約束”的導向。同時必須明確,脫貧是干出來的,不是宣布出來的,防止“被脫貧”。
一把手怎樣負責
記者: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方面責任怎麼落實?
劉永富: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是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為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要落實四個方面的責任。
一是黨政一把手的政治責任。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貧困問題較突出地區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必須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深入貧困鄉村進行調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措施辦法,親自部署和協調落實。
二是貧困縣的主體責任。貧困縣是扶貧攻堅的前線指揮部。目前,國家對改進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有明確意見,貧困縣約束機制也已經建立。貧困縣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到扶貧開發上。
三是中央部門的行業責任。行業部門要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作為本行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並完成國家確定的扶貧任務。
四是社會各方面的共同責任。各級黨政機關等單位承擔定點扶貧任務。東部發達省市與西部省份開展扶貧協作。軍隊和武警部隊把地方扶貧開發所需與部隊所能結合起來。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大力倡導企業社會責任,鼓勵企業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
記者:精准扶貧實施過程中,地方採取了什麼措施避免“走馬觀花”?
劉永富:如在扶貧對象識別過程中,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看房,就是通過看農戶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估算其貧困程度﹔看糧,就是通過看農戶的土地情況和生產條件,估算其農業收入和食品支出﹔看勞動力強不強,就是通過看農戶的勞動力狀況和有無病殘人口,估算其務工收入和醫療支出﹔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通過看農戶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現狀等,估算其發展潛力和教育支出。
“六個精准”如何做到
記者:如何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准”?
劉永富:扶持對象精准,必須在建立“扶貧對象瞄准機制”上下功夫,要讓群眾和扶貧對象知情並參與進來,做好貧困人口精准識別和建檔立卡。
項目安排精准,必須在健全“扶貧項目決策機制”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確定項目,發揮項目的帶動作用。現在,扶貧項目審批權限已經下放到縣,省市扶貧部門要加強指導和監督。
資金使用精准,必須在改革“扶貧資金管理機制”上下功夫,做好資金監管,提高使用精准度。把扶貧資金安排與減貧成效挂鉤,加大按扶貧成效分配資金的比重。指導縣級建立扶貧項目數據庫,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發揮好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作用。
措施到戶精准,必須在完善“干部幫扶機制”上下功夫,在駐村干部的幫助下,落實好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防止“扶農不扶貧、富縣不富民”。
因村派人精准,選派優秀干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必須在“選派使用機制”上下功夫。第一書記的人選,主要從各級機關優秀年輕干部、后備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員中選派。第一書記任職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先進、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脫貧成效精准,必須在落實“扶貧對象退出機制”上下功夫,實現精准脫貧。通過建立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貧困縣退出工作機制,嚴格退出程序和標准,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要對貧困縣“摘帽不摘政策”,鼓勵早脫貧,形成“早脫帽子早有好處,不脫帽子還有約束”的導向。同時必須明確,脫貧是干出來的,不是宣布出來的,防止“被脫貧”。
記者:“四個一批”有哪些具體行動計劃?
劉永富:一是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和務工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和就業幫助力度,因地制宜多發展一些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擴大轉移就業培訓和就業對接服務。二是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將這部分人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這樣做還有利於這些地方的生態環境保護。三是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要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四是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具有暫時性特征,隻要幫助他們解決醫療費用問題,這部分人就可以通過發展生產或外出務工做到脫貧。
社會合力怎麼強化
記者:目前社會扶貧有哪些問題需要改進?
劉永富:定點扶貧方面,2012年這項工作重新部署以后,由於機構調整變化,有的縣幫扶單位落空了,有的幫扶單位業務優勢不能充分發揮,還有一些單位由於歷史原因承擔的任務畸輕畸重,迫切需要調整完善。我們將調整完善結對關系,強化牽頭組織部門作用,將責任進一步強化、細化、實化,健全工作機制,開展考核評估。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頂層設計需要進一步完善,在援助資金、工作體制、人才交流等方面缺乏硬性規定。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協作工作機制,將結對層級下沉,組織東部發達地區幫扶西部欠發達地區,實現同奔小康。
記者:還有哪些社會資源可以繼續整合到扶貧上來?
劉永富: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整合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開發。一是大力倡導民營企業扶貧。鼓勵企業通過幫縣、幫鄉、幫村等形式,採取產業開發、技能培訓、吸納就業、捐資助貧等方式參與扶貧開發,這對推動貧困地區形成市場活力,培育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和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致富,意義重大。二是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扶貧。社會組織扶貧通常以特定的項目為載體,以特定的群體為目標,指向清晰、互動性強。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將對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三是廣泛動員個人扶貧。公民個人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能為扶貧開發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我們正在考慮整合已有資源,構建一個全新的社會扶貧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組織平台。成立扶貧志願服務方面的社會團體,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其中,積極開展扶貧濟困志願服務活動。出台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志願者參與到村到戶精准扶貧的政策。二是網絡平台。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和建檔立卡工作成果,開通社會扶貧信息服務網,及時發布扶貧需求、資源供給等權威信息,搭建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的互動平台。三是資金平台。申請成立扶貧方面的公募基金,打造扶貧社會資源公募平台。邀請社會影響大、公信力強、與扶貧關聯度高的基金會,結合精准扶貧,設計公募項目,投入到扶貧事業中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6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