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消除中梗阻(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
——全面深化改革新進展之二
北京市民蘇偉2011年畢業后開設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不僅要操心市場、資金,還得為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操心:“享受優惠需要提前申請,稅務批准后才能減免納稅。光准備要提供的一大堆申請、証明材料,就得忙活好幾天。”
2014年,國家稅務總局出台規定,小型微利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統一改為備案方式。而今年,稅務總局再次簡化辦理手續,規定小微企業填寫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即視為履行備案手續,不再另行專門備案。“現在我們納稅、享受稅收優惠就像上銀行存款一樣簡單方便。”蘇偉說。
形成創業創新的良好市場環境,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今年以來,國務院圍繞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干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積極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裡”,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實惠。
消滅“溫差”,上下同推進
中央決定取消的職業資格許可認定,到省裡還要開會研究討論﹔公安部說孩子出生就能辦戶口,有的地方卻沒有准生証就不給辦﹔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發文統一取消檔案管理收費,有些地方卻還在收取數十元的費用……“國務院都過河了,地方政府還在摸石頭。”網友對簡政放權中,中央與地方的“溫差”吐槽不斷。
行百裡者半九十。兩年多來,國務院相繼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成效不斷顯現。但如果已出台的簡政放權措施不能完全落實到位,這項改革的意義和效果都將大打折扣。對此,國務院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要求上下必須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改革,上級政府要重視聽取下級政府的意見,使改革舉措更具可行性、操作性﹔下級政府在貫徹執行上級要求時,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好落實的具體辦法。
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國務院審改辦正在積極進行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工作,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依據而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原則上都取消,為地方進一步簡政放權打開空間。目前,擬取消的事項已經提交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協調小組專家組進行評估,在12月底前,將完成取消200項以上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的任務。
“放仍然是當前簡政放權中矛盾的主導方面,決不能有歇歇腳、喘口氣、差不多了的鬆勁思想。隻有堅決放,才能破除一切舉棋不定、遲疑不前的觀望行為,打破一些部門權力過分集中的利益格局,鏟除權力尋租、腐敗滋生的土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袁曙宏表示。
群眾“點菜”,開門搞改革
“人民群眾對審批之弊感受最深,對改什麼、如何改最有發言權。”要把由政府部門“端菜”變為更多由人民群眾“點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確定深化改革的重點、措施和路徑。
行政審批制度“家底不清”的問題一直是簡政放權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有的審批項目本來就不存在、有的多年來無人申請、還有的存在多部門交叉等情況。有些地方部門在玩打包、拆分游戲: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時,將大項拆成小項﹔在保留行政審批事項時,又將小項合並成大項。簡政放權也因此常常陷入這邊減、那邊增的怪圈。
“年內出台推進‘三証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實現一照一碼”“堅決取締違規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越權設立的,一律取消”……在國務院印發的《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中,許多改革任務都瞄准了社會公眾呼聲最高、反映最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
深化簡政放權,也要開門搞改革。7月2日,福建省公布了全省各級政府部門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保留49個省直單位行政權力4049項,明確55個省直部門責任事項6694項。“權力‘瘦身’、職能‘健身’”,兩張清單讓老百姓辦事有了路線圖,也給社會監督裝上了放大鏡。目前,已有湖北、廣東、河北、安徽等多個省級政府“晒”出行政權力清單、亮出“權力家底”。
亮出實招,提高含金量
日前,國家行政學院委托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在全國10個省隨機調查了1萬個企業樣本,結果有91.2%的受訪者對兩年來的簡政放權改革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有62.8%的受訪企業認為“與之前相比,審批事項少了,所需時間短了”,71.4%的被調查企業認為還應當繼續取消和減少行政審批,並提高改革的含金量。
放權玩數字游戲、自行設置行政權力、將取消的審批移交“紅頂中介”……每一項行政權力背后都涉及具體利益,每一次權力的取消和下放都聯結著利益的較量和博弈。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簡政放權更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轉變政府職能工作,要從重數量向提高含金量轉變。”今年以來,國務院已經不止一次要求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今年3月,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90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不乏像“保險公司股權轉讓及改變組織形式審批”“消費稅稅款抵扣審核”等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
“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必將對於約束和規范行政審批行為,特別是激發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說。
眼下,我們正迎來創業創新的黃金時代。而簡政放權、削減審批、降低門檻、優化服務,正是為經濟發展引入“創動力”、加速建設“創時代”的最直接要求。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6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