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共同應對發展挑戰

中國與亞洲:邁向“命運共同體”(大家手筆)

周文重
2015年06月07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主題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在開幕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圍繞中國與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闡述了一系列重要觀點,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亞洲市場潛力巨大,加之勞動力、自然資源、社會結構等綜合支撐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亞洲地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亮點。當前,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如何優化發展戰略、推動變革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是亞洲各國和地區面臨的共同任務﹔如何進一步攜手合作,建設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應對挑戰、創造機遇,是決定亞洲命運的重大課題。

  全球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等風險交織,主要經濟體走勢和政策取向繼續分化,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依然突出。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無力恢復到危機前的增長水平,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則遭遇逆風,難以維持以往的強勁增長,甚至面臨金融資產在市場上被拋售的局面。

  亞洲幾大主要經濟體均面臨發展挑戰。中國處在主動轉型、調整經濟模式的過程中,正在積極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印度雖然經濟增速較高,但面臨基礎設施不足等增長瓶頸﹔日本經濟依舊低迷,安倍經濟學未能顯現威力。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其他經濟體對外依賴度較高,加之地緣因素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未來一個時期壓力仍然較大。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提出多種合作共贏方案,致力於為亞洲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從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工程中,中國從制度安排到模式設計都以積極姿態承擔重要責任。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闡述了“一帶一路”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戰略意義,贏得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和反饋。中國倡導的合作模式瞄准亞洲國家和地區加強經濟往來的硬件障礙,以金融合作為杠杆,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區域開放合作新模式,為亞洲打造新未來提供了現實可行路徑。

  加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顯著現實意義,將為亞洲未來數十年的健康發展夯實基礎。在很多亞洲國家和地區,薄弱的基礎設施明顯阻礙經濟發展,亞洲整體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高達每年8000億美元。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設,是對原有融資渠道的有效補充,將利用亞洲乃至全球其他經濟體的流動性推動亞洲經濟升級。“一帶一路”建設將惠及沿線經濟體,產生多贏效果。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極大促進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優勢產能和技術引進來、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在一個宏大架構中更加科學地配置資源,帶動亞洲及沿線其他國家經濟增長。

  亞洲“命運共同體”未必像歐洲那樣使用統一貨幣,而是謀求提升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擴大亞洲貨幣在全球貿易與結算中的使用。長遠來看,中國倡導的合作模式將為提升亞洲經濟體在全球的重要性以及改善全球金融體系作出關鍵性貢獻。中國正在推動亞洲企業之間及其與全球伙伴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印度塔塔集團與中國小米公司的合作就是一個范例。

  過去半個多世紀,亞洲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開放與合作也使亞洲新興經濟體成為從經濟全球化中受惠最多的地區。如今,亞洲國家不僅是全球重要的制造業中心,也為世界經濟創新和改革不斷注入新動力。未來,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對於構建良好的國際經濟社會秩序至關重要。在可預見的將來,在邁向“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實現“聯通亞洲”指日可待。而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改革,在亞洲“命運共同體”形成過程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為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7日 05 版)
(責編:申亞欣、楊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