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清除干部滑向腐敗的“油污” 驅散污染政治生態的“霧霾”

江西橫下心來治“紅包”(深度關注)

本報記者 劉士安 魏本貌
2015年06月02日04: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紅包”雖小,危害極大。從近年來江西省紀委查處的案件分析,多數腐敗分子都是從收送“紅包”開始,膽子越來越大,一步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作為建設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重要內容,江西省委橫下一條心,高位推動“紅包”治理。

  

  干部滑向腐敗深淵,多從收送“紅包”開始

  “不給好處不辦事,沒有關系難辦事。”廣大群眾對醫療、教育、稅收等身邊的“紅包”問題反映強烈。

  “紅包”雖小,危害極大。“從近年來省紀委查處的案件分析,多數腐敗分子都是從收送‘紅包’開始,膽子越來越大,大搞權錢交易,一步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江西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表示。

  為什麼收送“紅包”頑疾屢治不愈?“教育不力,懲處不嚴,制度不管用。”江西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周澤民一針見血。

  作為建設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重要內容,江西省委橫下一條心,堅決遏制違規收送“紅包”,明確提出在本屆任期內持續開展治理,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江西省委書記強衛指出:“黨的紀律是‘高壓線’,任何人不得觸犯,違紀必須付出代價。不如此,黨內歪風惡習難以祛除,從嚴治黨難以落到實處。”他反復強調,治理“紅包”要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對頂風違紀收受“紅包”的典型案例要嚴肅查處、決不姑息。

  江西省委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高位推動“紅包”治理行動。2013年9月至11月,江西在全省所有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進行專項治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治理行動在全省所有黨政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中延伸,實現全覆蓋﹔2014年3月后,治理實行常態化。今年以來,省紀委又從社會反映突出的醫療、教育、殯葬和稅收等領域入手,深化“紅包”的專項治理。

  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間,江西全省三級廉政賬戶收到“紅包”及其他違紀款1.56億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紅包”問題118個、處理155人,省紀委先后11次通報19起典型案例。

  當官不能收送“紅包”,否則就會丟“官帽”

  當官不能收送“紅包”,收送“紅包”就要丟“官帽”!江西對收送“紅包”堅持發現、問責、通報多管齊下,嚴肅兌現紀律,嚴懲心存僥幸者和頂風違紀者。

  今年3月,在回復省有關部門征求擬提拔干部人選意見過程中,省紀委發現,2014年春節期間,省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陳祥雲頂風違紀收受某私營企業主“紅包”2萬元,2014年10月,陳祥雲得知這位私營企業主被查后,將收受的2萬元現金上交到省廉政賬戶。經江西省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按程序免去陳祥雲所擔任職務﹔省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給予陳祥雲黨內警告處分。此案在江西黨員干部中警示震懾效果強烈,大家深刻認識到治理“紅包”頑症是省委、省紀委鐵了心要抓到底的專項工作。

  分析顯示,違規收送“紅包”,60%發生在重要傳統節日,其中以春節為最,端午節、中秋節次之﹔40%發生在黨員干部公務活動、行業管理服務中,或是婚喪嫁娶、生病住院、出國考察等情況。

  對此,江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抓春節、中秋、國慶、元旦等重點時節,對典型問題堅決給予通報曝光,形成了有力震懾。同時,紀檢監察部門還盯住重點部門、關鍵環節,突出涉及人事安排、資金使用和物品採購等易發生收受“紅包”行為的風險崗位,進行不間斷的明察暗訪。

  對反復出現“紅包”問題,又不主動查處的地方和單位,江西嚴肅追究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衛多次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嚴肅批評某些廳局黨組(黨委)對“紅包”治理不重視、工作不得力。省紀委領導及時約談有關廳局黨組(黨委)主要負責人和紀檢組長,給予批評教育,形成對治理不力單位黨委、紀委追責問責的氛圍。

  專項治理有時限,拒收“紅包”需常態化

  如何實現治理收送“紅包”常態化,從“不敢”到“不能”“不想”,關鍵在於扎緊制度的籠子。

  公款收送“紅包”資金來源主要是“小金庫”和虛套發票。為此,省紀委、省監察廳和省財政廳聯合開展深化整治“小金庫”行動,兩年來發現“小金庫”712個,涉及2.76億元,有效鏟除了公款贈送“紅包”的土壤。利用“制度+科技”,江西基本建成全省財政資金監管系統,實行公務消費公務卡結算,實現國庫資金網上集中支付、動態實時監管,預算單位賬戶網上審批、資金多級對賬,提高了監督的效能和震懾力,公款收送“紅包”現象基本得到遏制。

  5月25日,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省政府部門行政權力清單。此次公布的省政府部門行政權力為2853項,精簡率達到63.6%,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與民間活力的“乘法”,為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除及時公布、嚴格執行行政權力清單外,江西將逐項細化責任,編制與行政權力清單相匹配的責任清單。讓權力在陽光下公開運行,將有效減少權力設租尋租和收送“紅包”的空間。

  為規范領導干部婚喪喜慶事宜,省紀委制定下發“兩報告一承諾”暫行規定,目前已有44名省管干部按照“事先報告、作出承諾、事后再報告”的要求,廉潔文明操辦婚喪事宜。一些領導干部表示,婚喪喜慶事宜照規矩辦,“家裡事”回歸了正道,少了金錢味,多了人情味。

  省委、省紀委橫下一條心治理“紅包”的同時,全省上下治理“紅包”也漸成風氣。去年5月,南昌市明文規定,城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嚴禁受理任何單位、任何個人以任何形式提出的非政策性擇校要求,這個被南昌人稱為“史上最嚴”的擇校禁令,在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政策的同時,大大壓縮了教育部門、校長和教師收受“紅包”的空間﹔江鈴控股有限公司今年初發出拒送“紅包”倡議書后,得到了南昌縣3000多家企業的積極響應。

  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表示,經過動真、碰硬、實干,違規收送“紅包”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但高壓之下,違規收送“紅包”行為並未杜絕,有的還穿上各種“隱身衣”,如利用物流快遞,以禮品冊和提貨券代替實物﹔把微信紅包、電子預付款等作為“送禮神器”。收送雙方不再見面、不再一對一,發現難、取証難、查處難,給執紀監督增加不少難度。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紀檢監察部門將嚴肅查處利用新興技術手段收送“紅包”行為,並及時通報曝光形成震懾。

  “‘紅包’問題作為專項治理有時限,但全省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養成拒絕收送‘紅包’的習慣需要常態化。我們將保持警覺狀態,持續抓幾年,養成良好習慣,努力以正風肅紀的實際成效建設江西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周澤民表示。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2日 18 版)

(責編:白宇、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