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
降息不改穩健基調(政策解讀)
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緩解存量債務壓力
5月10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這是繼上個月降准之后,貨幣政策的又一較大動作,不僅宣布降息0.25個百分點,同時還擴大了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間至基准利率的1.5倍。
“此次降息主要是為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二季度經濟形勢總體仍難言樂觀,4月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低迷,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增速依舊偏低,基建投資獨木難支,特別是PPI繼續下行,降幅不見收窄,通縮風險加大。盡管貸款利率已經開始下行,但PPI持續下降情況下實際利率處在歷史高位,實際融資成本高企影響企業投資意願。
連平認為,在此情況下,降息有利於促進實際融資成本下降,緩解存量債務壓力,推動企業擴大生產經營,應對通縮風險,進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同時,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降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成本,有利於其存量債務置換。
針對此次降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由於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有必要通過降低名義利率來達到降低實際利率、穩定投資增長的目的。
降息不是強刺激,也不是中國版量化寬鬆
“不應該將這次利率下調解讀為中國版的量化寬鬆(QE)”。馬駿說,一些發達國家的量化寬鬆是在政策利率接近於零、而實體經濟又面臨衰退的背景下採用的非常規政策手段。在中國不存在零利率對貨幣政策的約束問題。從流動性創造機制來看,中國也有使用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和其他常規政策工具的空間。這些工具足以有效地調節流動性供給,保持貨幣與信貸的平穩增長。這些政策工具在中國的使用仍屬於常規性貨幣政策操作,與發達國家的QE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認為,所謂“中國版QE”的說法是建立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失靈、缺乏操作空間的基礎上,與近期中國貨幣政策量、價工具組合綜合運用具有較大余地不符。
中信証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表示,實際利率低時仍降息才是強刺激,而當前實際利率、外匯匯率仍然很高,此次下調貸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不是所謂“強刺激”和“放水”,仍然是穩健貨幣政策大基調下的預調微調。
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擴大,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關於這次將存款利率上限直接從基准利率的1.3倍擴大到1.5倍,馬駿表示,其主要考量是防止“誘導性上浮”。
馬駿說,如果僅僅將上限擴大到1.4倍,一些自主定價能力有限的銀行的存款定價就可能被“誘導”到這個上限,對本來已經形成的融資成本下行的趨勢產生不利的影響。將上限直接調到1.5倍,拉開上限與市場均衡利率水平的距離,更有可能降低一些金融機構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沖動。
陸磊認為,從存貸款市場情況看,完全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時機、條件已經成熟。
“銀行淨息差將進一步收窄,盈利承壓。”連平說,簡單假設此次調整后,銀行在新的基准利率水平上進一步擴大上浮,以保持存款利率水平基本不變,由於各期限貸款利率均下降25個基點,因而靜態來看,“粗略估算此次調整導致銀行存貸利差收窄約25個基點,淨息差收窄約15—20個基點,全年銀行業淨利潤可能零增長或小幅負增長”。
穩健基調不變,政策操作“隨勢而動”
連平表示,在穩健貨幣政策下,政策操作的主要特點是“隨勢而動”。總體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未來政策仍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若經濟運行仍不見好轉,PPI進一步下行,通縮風險加大,未來可能再次小幅降息。但下半年美聯儲可能加息,進一步降息會因此而受到制約。
連平說,外匯佔款趨勢性放緩,加上金融脫媒加快,銀行存款增速不斷下降,負債成本上升壓力不減,在准備金率水平依然較高的情況下,預計年內准備金率仍有可能下調0.5—1個百分點。
彭文生認為,除降息、降准外,未來在定向調控方面也可以有所作為,畢竟短期內經濟改善的可能性較小,需要各方面政策來發揮作用。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結合降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重點是適應經濟基本面的變動趨勢,繼續促進實際利率回歸合理水平。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根據流動性供需、物價和經濟形勢等條件的變化進行適度調整,綜合運用價量工具保持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12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