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古港擁抱世界 企業集群發展

泉州 干勁足步伐穩(共建“一帶一路”)

2015年04月27日03: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容

  本報福州4月26日電  (記者江寶章)福建泉州東湖路,一座外形宛如古代帆船的白色建筑,靜靜地泊在綠樹藍天下,如一艘遠航歸來的海船緩緩駛入港灣,兩片碩大的風帆高聳雲天。這就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簡稱泉州海交館。

  國內發現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宋代海船,數百方宋元時期的伊斯蘭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個年代的外銷陶瓷器,以及數量繁多的反映海外民俗文化的器物,泉州海交館,濃縮了1000多年間泉州海外交往的時光。

  “大舶高檣多海寶”“漲海聲中萬國商”,作為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天下之貨倉”,泉州刺桐港曾與世界近百個國家保持著海上貿易,外國商人從泉州帶走了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也帶來了世界各地的奇珍異貨和豐富多彩的文化。

  往事越千年。“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讓泉州再次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泉州在國家“一帶一路”規劃中被賦予“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城市定位,浸透了海洋文明的泉州,蓄積已久的激情瞬間迸發。

  泉州市很快就拿出了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路、舉措,並迅速行動起來。去年,泉州市編制完成了《泉州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總體方案》《泉州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了實施泉州港口復興、雙向投資貿易、發揮僑力攜手共贏、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綠色制造提升、金融創新、對接自貿區、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合作、人才培養引進和人員往來等“十大行動計劃”。圍繞“十大行動計劃”,泉州市初步篩選了180個配套項目,包括設立世界海絲博物館等,作為行動計劃的支撐。

  一系列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相關的活動在泉州緊鑼密鼓地展開:座談會、論壇、博覽會等系列活動,展現了泉州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圓桌會”,開創中阿合作產業園,發表《泉州共識》,推動建立多邊、雙邊以及區域、次區域經貿合作平台等等。一批批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商人與政府官員為了發展經貿,為了延續友誼,為了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紛紛踏海而來。

  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在政府鼓勵下,泉州民營企業集群式“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堅實。

  2014年,泉州市共組織256家企業參加了16場海上絲綢之路展會,泉州企業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投資或設立辦事處32個。12家泉州知名企業組團赴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就收購或引進優秀的海外品牌,與當地企業進行深度對接。泉州九牧衛浴公司的產品遠銷東南亞、西亞等地區﹔遠洋礦業在土耳其已經擁有了20座礦山。波蘭的福建商品城,今年入駐的企業將達到100家。即將開業的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中國福建商品城,以及巴林龍城等項目,吸引了百家泉州知名企業參與。

  泉州市市長鄭新聰告訴記者,2014年,泉州市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157.6億美元,約佔全市貿易總量的51%,中東和東盟已分別成為泉州市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泉州市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雙向投資已超過53億美元。其中,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累計來泉投資設立企業1426家,實際利用外資額52.96億美元,成為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地。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7日 01 版)
(責編:宋煦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