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蘭考灘區忙“種電”(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本報記者  馬躍峰
2015年04月13日04: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4月7日,梁衛星開著拖拉機,一早去下地。車上沒裝肥料、沒裝水泵,卻載著遮光罩、電焊槍。這是干啥?

  “種電。”突突的馬達聲,淹沒了他的回話。

  疑惑頓生。十幾分鐘,跟他來到黃河灘區。眼前,一排排3.5米長的管樁“種”在地裡,撐開片片光伏板,仿佛一支集結待發的軍團。

  梁衛星拿出焊槍,對准鐵架、管樁,嗤嗤焊接。焊點處,火光迸發,耀人雙眼。

  梁衛星是河南省蘭考縣谷營鄉高寨村農民,原在黃河灘區種麥。2002年,黃河漫灘,緊水留沙,慢水留淤。水退后,灘區的麥子隻能產800斤,還不夠本錢。他一狠心,外出打工,每月能掙7000元。“可遠離家鄉,上有老下有小,總扯挂著。”

  “一方面,農民想就近就業,沒門道﹔另一方面,大片灘區閑置,沒效益。”谷營鄉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王佔偉說,過去10年,谷營鄉16個灘區村搬出11個。因為位置偏僻,置換出的5000多畝建設用地一直未能合理使用。農民在這裡養雞、種菜,小打小鬧,難成氣候。

  明知道可惜,卻不知道怎麼用。糾結中,產業扶貧引來森源蘭考農光互補發電項目。公司看中灘區面積大,利於整體開發﹔拆遷量小,用地支出少﹔勞動力多,用工成本低。2014年,整體承包谷營鄉土地,每畝租價為1000斤當年小麥國家保護價。

  森源蘭考光伏電站建設負責人萬品鴻介紹,該項目分4期完成。一期項目中,首筆投資19.77億元,佔灘涂地6400畝,年發電量約2.6億度,創造就業崗位8000多個,靈活就業近1萬人。3年后,項目完成,投資將突破300億元,年發電量80億度。“全部發電送入國家電網。就近將建的變電站,距光伏電站僅5公裡。”

  “到項目干工,每天能掙300元。”梁衛星說,和他一起干活的農民,每天不下600人。

  “農民不種地了?”記者問。

  “照樣種。光伏板下,種喜陰作物,比如薄荷、丹參﹔中間套種薰衣草、玫瑰、油用牡丹﹔低窪池塘魚鴨混養﹔原有舊村遺址、道路平整后,改良土壤,復墾耕地。”萬品鴻說,森源成立生物科技公司,將薄荷等作物提純,做成芳香類精油。建成后,產值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農民返聘回公司,或種地,或制樁,或做精油,或洗光伏板,每月再掙2000多元。

  “一邊種地,一邊‘種電’,農民在家門口掙錢,企業在黃河灘做強,政府在轉型中扶貧,可謂一舉三得!”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說。

      

  【記者手記】

  蘭考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3年底有115個貧困村,7.94萬貧困人口。去年,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該縣正視“蘭考之問”,提出“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目標。

  不過,是讓別人牽著奔小康,還是激發內生動力自己奔小康?怎麼找到比較優勢,走出一條揚長避短的新路子?

  表面看,蘭考不靠山,不靠海,基礎差,沒資源,面臨諸多不利。其實,眼光一轉天地寬。發展光伏產業、開發新興能源、引來龍頭企業、土地立體開發……往深裡挖,蘭考的優勢還真不少。立足優勢,釋放活力,鼓足干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是夢。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3日 01 版)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