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出門,天黑才到”,雲南昭通市打破地理限制、方便群眾信訪
視頻接訪,因地制宜解難題(全面深化改革在基層)

雲南省地形復雜,面積廣大,“天不亮出門、天黑才到”,是不少邊遠村落群眾進市裡辦事的真實寫照。為打破地理限制破解“上訪難”,雲南省昭通市探索視頻接訪制度。
為何建
省錢省時間
“不用花錢坐車,也不用花時間走路,我們非常滿意。”提起視頻遠程信訪,剛剛解決了信訪問題的汪義美大姐笑得合不攏嘴。
汪義美所在的鎮雄縣到昭通市坐車至少需要三四個小時,如果到昭通市信訪,往往是早上出門,下午趕到后匆匆見一面就得往回趕,不僅信訪成本高,還折騰。
“原來有的群眾到昭通信訪一次就得待個三五天,部分群眾為了見領導專門守在政府門口,可有時候領導出差還未必見得到,有些群眾意見比較大。” 昭通市信訪局網上信訪辦公室主任劉元碧說。
為解決邊遠縣村群眾信訪難的問題,昭通市一次性投入1200萬元,各縣區投入1900萬元,著手建設全市信訪信息化系統。2014年1月,昭通市覆蓋全市11縣區、144個鄉鎮、22個試點村共179個點的信訪信息化建設任務完成,實現了視頻接訪、辦理回復、考核評價等12大類45項功能。
“信訪信息化系統極大地提升了信訪工作科技含量,突破了交通不便困境,山區群眾通過網絡平台在家門口就可以反映訴求、查看辦理進程和結果,從而大大減少信訪環節、降低信訪成本、提高信訪效率。”劉元碧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昆明市官渡區等地已經通過招投標等程序加快視頻接訪系統的硬件建設。據雲南省信訪局辦公室主任楊敏介紹,目前雲南省一半以上州市一級已經建設起視頻接訪系統,根據全省統一安排,今年上半年將在全省各州市鋪開。
怎麼接
固定時段,提前公示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隻有更好的管理,才能達到視頻接訪系統建設的初衷。
“我年輕時曾義務供養本村的兩位五保老人,在護理其中一位五保老人時被傳染上了皮膚病,需要長期醫治。當時,縣鄉領導答應每年給我600元醫療補助。但是,從1992年到今天一直沒領到補助。”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村民羅玄光向昭通市市委書記劉建華和市長張紀華反映自己的難事。兩位市領導當即與威信縣協調,要求通過民政、救濟、補助等多種途徑解決羅玄光的困難。
這是昭通市信訪信息化系統正式啟動后的第一次視頻接訪,也拉開了市級領導每周三、輪流視頻接訪制度化的序幕。
為了讓接訪更有針對性,昭通市信訪局會提前聯系好接訪領導,並由相關區縣在信訪局等處張榜公示。劉元碧告訴記者,目前昭通市全部市級領導都會定期參與接訪。“目前每周三都會有市級領導通過視頻接訪處理群眾的訴求,市信訪局會提前一個月公布下個月接訪領導和時間。”
“通過市級領導參與視頻接訪,一方面確保了領導接訪這一制度的落實,也有助於解決一些涉及多部門協調的問題。”劉元碧認為,視頻接訪也有助於發揮信訪解決典型問題的示范意義。
除了視頻接訪,每周一到周五,昭通市信訪接待大廳內,民政、勞動、衛生、教育等窗口仍會正常開放接待群眾來訪。從試點村到鄉、縣、市,昭通市建設的四級視頻接訪制度不僅便利了上訪群眾,也提高了解決群眾訴求的效率。
“原來昭通市信訪數量居高不下,尤其是市信訪局經常門庭若市。隨著視頻接訪工作的開展和信訪體制改革的推進,現在昭通疲於應對信訪的局面有了根本好轉。”昭通市政法委干部周自雲介紹。
如何看
依法是底線,因地制宜推進
“在接訪過程中,基層信訪部門會對信訪問題進行篩選,不符合信訪條例規定的信訪問題會給群眾解釋清楚,然后退出信訪程序。”劉元碧說。
“基層群眾朴素的想法是:領導在那兒,自己的問題更受重視。”劉元碧告訴記者,在偏遠地區,有事找領導的想法很普遍,因此視頻接訪過程中必須堅持逐級上訪的原則,並非所有問題都可以進入視頻接訪程序。
如果群眾尚未經過鄉鎮、縣一級的信訪,直接參加視頻接訪,是否有越級上訪之嫌?由於屬於新生事物,目前視頻接訪在信訪條例中並未作出規定。“底線是不能違背信訪條例的要求。”楊敏說。
盈科律師事務所王濤律師認為,根據目前的制度設計,由於縣級信訪局實際上知曉相關信訪事宜,因此並非越級上訪。不過王濤也建議,必須嚴格標准、依法審核相關事項,既要避免涉法上訪和越級上訪等行為,也要避免讓視頻接訪流於形式。
“按照信訪條例關於三級信訪體系和逐級信訪的規定,絕大多數信訪案件將在地市一級解決,目前省級視頻接訪系統尚未安排。”楊敏說。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9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